-
重庆涪陵区“三农”电子政务实施方案
-
作者:
徐儒 来源:重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电子政务 电子邮件中心 呼叫中心 可视化中心 公文管理中心 后评估
-
描述:对重庆涪陵区、乡镇三农电子政务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在分析区域电子政务的基础之上,提出了基于视像通讯技术的三农电子政务实施方案,并对电子邮件中心、呼叫中心、可视化中心和公文管理中心等做了深入探讨.设计出了系统模型,给出了可行性解决方案,为以后系统的实现奠定了完整的理论基础.
-
傅立叶变换近红外光谱法快速评价涪陵榨菜品质
-
作者:
刘冰 刘振尧 朱乾华 杨季冬 来源:分析测试学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近红外光谱法 涪陵榨菜 水分 总酸 氨基酸
-
描述:、0.950 4,交叉验证均方差(RMSECV)依次为0.107、0.017 1、0.036 3。用该模型对18份未知涪陵榨菜样本进行外部验证,其水分、总酸和氨基酸外部验证的决定系数依次为0.956
-
近红外光谱法同时测定涪陵榨菜中果胶和总糖的含量
-
作者:
刘冰 杨琼 朱乾华 杨季冬 来源:食品科学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近红外光谱 涪陵榨菜 果胶 总糖
-
描述:1、98.35,交叉验证均方差(RMSECV)分别为0.513、0.0531。用该模型对18份未知涪陵榨菜样本进行外部验证,其果胶和总糖的外部验证决定系数(R2)分别为96.69、95.63,预测集
-
三峡库区耕地动态变化驱动力研究——以涪陵区为例
-
作者:
侯松廷 陈晓燕 来源:水土保持研究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耕地变化 驱动要素 回归估算 涪陵区
-
描述:,运用多元回归分析构建1980~2001年耕地变化回归模型,估算出相同驱动要素影响下涪陵区2002、2003、2004年的耕地面积,与实际耕地面积相比较,分析这三年临时性、变动性大的退耕还林还草
-
森林火险气象条件及等级预报初探:以重庆市沙坪坝区为例
-
作者:
何泽能 唐晓萍 谭炳全 来源:灾害学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森林火险 气象条件 等级预报 重庆沙坪坝区
-
描述:性,在沙坪坝区,森林火险气象等级预报可以考虑气候背景、气温、相对湿度、降水、风速等气象因素,从而得到比较准确的火险气象等级预报结果.建立的沙坪坝区森林火险气象等级预报模型,可以合理地反映出沙坪坝区森林火险气象等级的主要分布特征和年变化特征,并达到业务应用的要求.
-
重庆市沙坪坝区土地利用变化与预测研究
-
作者:
崔桂华 杨华 来源:中国水土保持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土地利用/覆盖变化 动态度 马尔柯夫模型 沙坪坝区 重庆
-
描述:夫模型对研究区的土地利用变化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未来建设用地和耕地之间的矛盾将变得更加突出,应合理利用土地、控制城市发展规模。
-
重庆市沙坪坝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
-
作者:
汪华丽 李化民 来源:安徽农业科学杂志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沙坪坝区 土地集约利用 指标体系 层次分析法 集约度
-
描述:用递阶多层次综合评价模型分析沙坪坝区土地利用集约度。通过分析,得出重庆市沙坪坝区土地集约利用程度较低的结论。最后,针对沙坪坝区统筹城乡规划试验区亟需解决农民工住房问题的现实,提出提高该区土地集约利用度的建议。
-
重庆市沙坪坝区植被覆盖动态变化研究
-
作者:
王建华 郭跃 刘金萍 来源:沈阳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归一化植被指数 植被覆盖度 动态变化
-
描述:计算植被指数,根据植被指数按照转换模型提取植被覆盖度;第三,对沙坪坝区1993、2001年的植被进行了动态变化分析.研究表明,1993~2001年沙坪坝区植被覆盖总的趋势是下降,下降主要是由本区快速的城市化、急剧的人口增长和过度的人类开发等原因造成的.
-
重庆市永川区土地资源概况及土地资源利用研究
-
作者:
王靖滢 汪章飞 杨雪婷 来源: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土地资源 土地利用 数量结构 永川区
-
描述:以重庆市永川区为例,运用多样化指数、集中化指数以及区位指数等多种数学模型对永川区的土地利用现状进行定量分析,从而认识该区域内土地资源的特点和优劣势,并通过结合永川区各镇(街道)的自然、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提出相应的土地开发利用对策和措施。
-
重庆市大渡口区土地利用分析与预测研究
-
作者:
赵彬 王乐 来源:价值工程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大渡口区 耕地 建设用地 灰色预测
-
描述:本文用灰色预测模型对重庆市大渡口区耕地和建设用地需求进行预测,结果显示,大渡口区耕地面积在今后十年仍将持续下降,但其下降速度会逐渐缓慢,建设用地面积将持续稳步增加,建设用地面积的增加是以减少耕地面积为代价的。提出了保持土地合理利用、总量动态平衡的一些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