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浙农113和浙农139引种重庆涪陵后化学成分的变化
-
作者:
梁月荣 蔡伟锋 陆建良 屠幼英 徐月荣 龚淑英 方辉遂 来源:茶叶 年份:2000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茶树引种 化学成分 浙农113 浙农139
-
描述:本文研究了浙农113和浙农139等2个茶树品种引种重庆涪陵后新梢化学成分的变化.结果表明,该2个茶树品种从纬度较高的平地茶区杭州引种移栽至纬度较低的高山茶区重庆涪陵后,茶树生长良好,鲜叶氨基酸、茶多酚、儿茶素类和咖啡因含量均有增加.说明浙农113和浙农139适应于在重庆涪陵推广.
-
中化涪陵能效领跑化工圈
-
作者:
熊昌文 来源:中国农资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综合能耗 减排 节能 持续发展 管理创新 磷酸二铵 技术创新 硫磺制酸 标准煤 千瓦时
-
描述:酸每吨硫酸综合能耗-161千克标准煤,每吨硫酸电耗69千瓦时;硫铁矿制酸每吨硫酸综合能耗-105千克标准煤,每吨硫酸电耗109千瓦时,成为2011年度化工行业的能效领跑者。节能减排纳入考核指标中化涪陵地处三峡库区,特
-
川东南涪陵地区下三叠统飞仙关组储层特征
-
作者:
曾婷婷 唐德海 郑公营 来源: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涪陵 飞仙关组 储层 成岩作用
-
描述:以粒间孔、粒间溶孔、晶间溶孔及裂缝最为发育;喉道普遍狭窄,喉道类型主要是微—细喉型,少量中喉;平均孔隙度1.96%,平均渗透率0.19×10-3μm2,属特低孔低渗致密储层。区域上沉积相控制了储层的发育部位,暴露溶蚀及白云石化作用是优质储层形成的关键因素。
-
重庆市涪陵区新四军史料征集研究会编辑出版《碧血丹心》
-
作者:
彭毅 来源:中国社会组织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编辑出版 史料征集 新四军 涪陵区 重庆市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 史料收集
-
描述:重庆市涪陵区新四军史料征集研究会成立于1999年10月,主要从事新四军史料收集、整理、研究工作。近日,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特编辑出版了书画影诗文专集《碧血丹心》。
-
涪陵特产——红心萝卜
-
作者:
吴德钰 来源:中国蔬菜 年份:198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人畜粪 蔬菜品种 肉质根 蔬菜公司 露出地面 蔬菜作物 成片种植 天然食用色素 真叶 涪陵地区
-
描述:67824公斤。生产涪陵,其次丰都。经1980年蔬菜品种资源调查被确认为是涪陵特产蔬菜品种后,1981年列入省、地科研课题,开始对涪陵红心萝卜进行开发利用的试验。现在不仅涪陵、丰都种植,涪陵地区
-
氮磷钾对涪陵红心萝卜主要性状的影响
-
作者:
罗永统 陶洪英 曾晓霞 勾治琴 彭玉梅 吕发生 来源:中国蔬菜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萝卜红 肉质根 磷钾 色素含量 中国萝卜 水平处理 肥料效应 施氮水平 合理施肥 施钾
-
描述:果型萝卜品种的需肥特性、肥料效应研究较多〔3-6〕,但作为色素原料的红心萝卜的研究鲜见报道。本试验初步探讨了氮、磷、钾3种养分对涪陵红心萝卜主要性状的影响,以期为改进栽培技术、合理施肥、挖掘新品种的生产潜力提供参考。1材料与方法1.1材料重庆市涪陵区农业科学研究所选育的涪陵红心3号,萝卜红色素标准品
-
重庆涪陵区市售蔬菜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含量及食用安全性评价
-
作者:
李敏 张清燕 来源:安徽农业科学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蔬菜 硝酸盐 亚硝酸盐 污染
-
描述:依次为叶菜类>根菜类>茎菜类>果菜类>花菜类;不同品种蔬菜中硝酸盐含量存在差异,同一品种蔬菜不同的样品间硝酸盐含量也有差异.
-
涪陵书城
-
作者:暂无 来源:出版视野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涪陵区 书城 城市广场 商业中心 图书陈列 营业 销售
-
描述:重庆涪陵书城位于涪陵区商业中心的“城市广场”。于2006年元月25日正式营业。面积2700多平方米,图书陈列品种4万种左右。日最高销售码洋24万元,接待读者数3000人。
-
渝东涪陵地区大安寨段页岩储层特征研究
-
作者:
顾忠安 郑荣才 王亮 梁西文 来源:岩性油气藏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页岩储层 裂缝 储层特征 大安寨段 涪陵地区
-
描述:消失,但燕山晚期—喜山期发生的构造变形和破裂作用使其形成了一定数量的裂缝;成岩作用后期沿裂缝发育的溶蚀孔、洞和缝构成了页岩储层重要的储集空间和渗流通道,极大地改善了页岩储层的储集性能,属于典型的特低
-
推进新型城镇化 建设涪陵现代化
-
作者:
易超 来源:重庆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内涵 对策
-
描述:涪陵区正处于城镇化转型的发展阶段,应当按照"转型发展、做特做优"的总要求,遵循以人为本、传承文脉、统筹城乡、产城互动等原则,围绕科学发展主题和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主线,以提高城镇综合承载力、集聚力和辐射力为核心,以加快产业、人口和功能集聚为重点,努力走出一条符合涪陵区实际的新型城镇化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