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建钢构江苏有限公司正式投产——园区全力打造国内知名重钢结构生产基地
-
作者:暂无 来源:江阴日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2002年,重钢股份公司炼钢新产品及特殊要求产品开发取得了良好成效,试制40多个钢种,1900多炉,产量超过14万t。其中开发全新品种10个,共360多炉,产量达27000余吨。2002年,重钢股份公司钢研所、炼钢厂、销售处、质管处等单位围绕市场需求及公司品种扩展的需要组织订货和生产,对新产品和特殊
-
荣昌母猪饲养管理技术
-
作者:
唐跃富 来源:科学种养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饲养管理技术 荣昌猪 母猪 地方品种 泌乳性能 繁殖力 适应性 养殖户
-
描述:荣昌猪是我国优良的地方品种。荣昌母猪具有性情温驯,繁殖力强,泌乳性能好,耐粗饲,适应性强等特点,深受养殖户欢迎。一、后备母猪的饲养管理
-
关于涪陵榨菜产业发展的思考
-
作者:
瞿友琼 来源:科学咨询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涪陵榨菜 产业 机械生产 批量生产 小作坊 口味
-
描述:涪陵的榨菜产业,从最初的小作坊加工到现在的机械生产,从单一的品种增至多种口味,从最初的自给自足发展批量生产,从涪陵走向全国,飘香世界。可以说,涪陵榨菜产业的一百年的发展,不仅见证了这个产业的兴衰,也同时见证涪陵百年的发展。
-
“涪陵黄壳龙眼”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
作者:
易永文 陈建川 洪传美 肖劲松 钟定银 毛英杰 来源:中国南方果树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龙眼树 栽培技术 焦核 南沱镇 幼嫩叶片 平均株产 根外追肥 圆头形 秋梢 高接换种
-
描述:”),并于2007年1月通过重庆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鉴定登记(渝品审登2007004)。1选育过程1.1初选1987-1989年,四川省涪陵地区农业区划委员会办公室牵头,在全区开展了“荔枝、龙眼、香蕉资源
-
优质高产高抗杂交晚稻新组合川香优2号
-
作者:
邓晓芳 余金水 来源:四川农业科技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四川省 杂交水稻新组合 有限责任公司 广东省 恢复系 不育系 农业科学院 优质高产 品种审定 农作物
-
描述:川香优2号由四川华丰种业有限责任公司和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共同选育。是利用优质香型不育系川香29A和恢复系成恢177配组成的优质、高产、抗病的杂交水稻新组合。2002年通过四川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3年通过国家审定;2007年通过广东省韶关市农作物审定小组审定。
-
杂交香稻新组合川香优425的选育与栽培技术
-
作者:
刘光春 陆贤军 任光俊 高方远 李治华 任明鑫 唐军 来源:中国稻米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杂交香稻 川香优425 选育 栽培技术
-
描述:川香优425是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用川香28A与成恢425配组育成的三系杂交香稻新组合,具有株叶型好、抗性强、产量较高、品质较优、熟期早等特点,适宜在南方稻作区作一季中稻种植,2007年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
优质高产杂交香稻新组合川香优6号
-
作者:
刘光春 陆贤军 任光俊 高方远 李治华 任明鑫 唐军 来源:杂交水稻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杂交香稻 川香优6号 选育
-
描述:川香优6号是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用川香29A与成恢178配组育成的三系杂交香稻新组合,具有株叶型好、稻瘟病抗性强、产量较高、稻米品质较优等特点,适宜在南方稻作区作一季中稻种植,2005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
重庆市涪陵城区中小学461名女教职工妇科病普查分析
-
作者:
刘山容 李文秋 来源:中国妇幼保健杂志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女教职工 妇科病 生殖健康
-
描述:13.45%。结论:争取学校领导重视、社会参与,开展妇科病防治宣传,是提高女教职工自我保护意识及生殖健康水平的主要措施。
-
重庆市沙坪坝区东部城乡居民的就医行为与卫生服务利用情况研究
-
作者:
刘虹宏 张玲 刘芳 刘岭 易东 来源: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就医行为 卫生服务 城乡
-
描述:主要原因是怕医疗费贵,占49.15%,居民有病不就医的比例显著增加;当居民患病就医时,56.19%居民选择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主要原因是离家近。50.44%的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的需求是能够治疗
-
抗战内迁北碚的中央地质调查所与中国西部科学院
-
作者:
侯江 来源:地质学刊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中央地质调查所 内迁 中国西部科学院 重庆北碚
-
描述:抗战时期,中央地质调查所内迁重庆北碚,中国西部科学院帮助其在纷乱的战时安定下来,开始相对稳定的科研工作,主要在西部地区开展调查、从事科研。地调所的科研血脉得以传承,成为战时国内矿产资源调查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