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碚榕(Ficus beipeiensis S.S Chang)形态特征与花部显微特征研究
-
作者:
邓洪平 李运婷 陈龙 郭金 汤绍虎 来源: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北碚榕 隐头花序 形态特征 相互适应
-
描述:两者而雌株花序与其相比差异较大.2雌花只存在于雌性隐头花序内,在雌花期时发育成熟,雌花花柱呈棒状,子房球形;雄花序内有瘿花和雄花,瘿花于间花期成熟,雄花于雄花期发育成熟;瘿花花柱呈喇叭状,子房倒卵形;雄花具雄蕊2枚,分布在苞片周围,并不散生在花序内;三种花的形态结构特点与传粉小蜂的行为密切相关.
-
2009-2012年重庆市北碚区手足口病流行病学分析
-
作者:
罗柏生 张莉 来源:华南预防医学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手足口病 流行病学
-
描述: 019例,女性1 558例,男女性别比为1.30∶1;男性发病率为154.45/10万,女性发病率为122.81/10万,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P<0.01);职业分布以散居儿童和托幼儿童为主,共报告3
-
2006-2010年北碚区尘肺病例分析
-
作者:
朱丽霞 来源:预防医学情报杂志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尘肺病 矽肺 粉尘
-
描述:18.89±8.73年,不同病种的患者接尘工龄无差异。病例以40~49岁、50~59岁最常见,平均诊断年龄51.97±9.58岁,以采煤工、掘进工为主。患者主要分布在中小型煤炭企业,病例数排前5位的镇
-
北碚的清凉计划:重庆都市花园里消夏的六种方式
-
作者:
毛晓雯 来源:重庆旅游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
-
描述:。 远远望去,依山傍水的古镇秀美无比,幢幢木屋砖舍依山分布,重重叠叠错落有致。蜿蜒曲折的黑水滩紧紧环抱着古镇,缓缓流动的河水清澈见底。而在河岸两旁,那些高大粗壮的百年黄桷树疏密相间,盘根错节而又枝繁叶茂,掩荫
-
北碚区城市绿地系统的结构特点
-
作者:
况平 来源:中国园林杂志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城市绿地系统 生态景观 北碚区
-
描述:低,为“谷”,成为人们生产生活的主要区域;背斜窄而地势较高,为“岭”,成为森林植被分布的主要区域。山地和丘陵谷地又受到从西北向东南,复折向西,再南流的嘉陵江及其支流和冲沟的切割与堆积,从而形成了本区
-
重庆市北碚区出生缺陷情况分析及干预对策
-
作者:
罗小渝 来源:中华临床医学卫生杂志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出生缺陷 分析 对策
-
描述:分布不同,近来有增高趋势,采取干预对策后,新婚夫妇和孕妇受教育率达95%以上,2002年4071例出生婴儿中出生缺陷19例,发生率为46.16/万,二级干预终止妊娠6例,减少缺陷儿出生率14.74/万
-
涪陵地区龙马溪组页岩储层特征及其发育主控因素
-
作者:
张士万 孟志勇 郭战峰 张梦吟 韩驰宇 来源:天然气工业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四川盆地 涪陵地区 早志留世 页岩储集层 微观孔隙 结构特征 主控因素 超压 页理缝
-
描述::1页岩储层的孔隙直径主要分布在24nm以下,以中孔为主,孔隙组合形态表现为四周开放的平行板状孔隙及细颈广口的墨水瓶形孔隙;2良好的沉积背景有利于有机质与页理的发育,有机质孔隙是该套页岩储层发育的主控
-
“涪陵黄壳龙眼”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
作者:
易永文 陈建川 洪传美 肖劲松 钟定银 毛英杰 来源:中国南方果树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龙眼树 栽培技术 焦核 南沱镇 幼嫩叶片 平均株产 根外追肥 圆头形 秋梢 高接换种
-
描述:沿岸的8个乡镇,以南沱镇分布最多、最集中。涪陵龙眼按果皮颜色划分为黄壳和青壳两大类。“涪陵黄壳龙眼”是涪陵区果品办公室历经10年从本地实生黄壳龙眼中选育出来的优良变异单系(编号为“涪选97-1
-
重庆涪陵地区医用诊断X射线机防护调查
-
作者:
王大政 谭正勇 秦友权 郑磊 来源: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X射线机防护 医用诊断 重庆涪陵 放射防护 空气照射 射线 合格率 涪陵区 重庆市 放射卫生
-
描述:82 79 87和《医用诊断X线卫生防护监测规范》DB32 0 0 1 92要求进行布点监测和评价。监测仪器使用经中国测试技术研究院校正后的FJ 347A .X .γ辐射仪。二、结果和讨论1
-
平行岭谷区都市城郊耕地景观演变案例研究:以重庆市沙坪坝区为例
-
作者:
王永艳 李阳兵 何太蓉 来源: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平行岭谷区 耕地景观 演变历程 沙坪坝区
-
描述:2010年5个时期的TM影像为基本数据源,采用景观指数和定量表征指标,分析了沙坪坝区耕地景观空间格局演变、空间分布变化幅度及其种植结构引起的耕地景观功能变化。结果表明:A、B、C、D 4区耕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