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期刊 报纸 人物 动态新闻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重庆市涪陵区城乡饮用水中微囊藻毒素的污染
作者: 蒲朝文 韩林 封雷 宋立荣 王兴明 甘兰琴 赵廷蓉 代敏  来源:环境与健康杂志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微囊藻毒素  卫生调查 
描述:点水样。采用酶联免疫试剂盒测定MC-LR含量,采用氯化亚锡分光光度法测定水样中总磷含量,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水样中总氮含量。结果 6-11月市政水源(长江水)、管网以及6月市政二次供水、乡镇
三峡工程初期蓄水回水变动区涪陵河段泥沙模型试验研究
作者: 陆长石 蔡守允 佘明富 王建中 汤晓峰 吴素华 谢瑞  来源:水利水运科学研究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三峡工程  初期蓄水  涪陵河段  河床冲淤  航运 
描述:三峡工程初期蓄水运用阶段,涪陵河段处于回水变动区,该河段较之重庆河段,受水库壅影响早,水位抬升高,泥沙淤积对航运设施的影响早。通过全沙模型试验研究,揭示了该河段的水流泥沙运动特性和河床冲淤规律,及其对船舶安全航行和靠泊的影响。
重庆市涪陵区城乡居民饮用水微囊藻毒素污染现状及消除方法调查
作者: 蒲朝文 封雷 张仁平 何军 赵廷容 代敏 虞平 王萍  来源:卫生研究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微囊藻毒素  消除方法饮用水  水源污染 
描述:年以来在辖区内先后开展了调查。
基于波特钻石模型的涪陵榨菜产业集群分析
作者: 汤鹏主  来源:中国调味品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钻石模型  涪陵榨菜  产业集群 
描述:当前产业集群化是20世纪50年代后全球经济发展的大趋势。文章首先介绍了波特的钻石模型,然后分别从生产要素条件、需求条件、相关以及支持产业、组织的战略、机会和政府六个方面分析了涪陵榨菜产业集群的发展因素,最后从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等六个方面阐述了涪陵榨菜产业集群的发展路径。
涪陵地区马尾松生长预测模型
作者: 钟全红  来源:涪陵林业科技 年份:1986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涪陵地区马尾松生长预测模型
泰靳原理观照下的地方特色课程资源的开发模型的构建:以涪陵十七中通用技术课程资源开发为例
作者: 刘杰 冉翔宇  来源:引文版(社会科学)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课程资源开发  开发模型  泰勒原理  地方特色  技术  通用  观照  涪陵 
描述:现代课程之父泰靳提出课程开发四问构成了著名的“泰勒原理”:确定教育目标、选择教育经验(学习经验)、组织教育经验、评价教育经验。现以开发地方特色通用技术课程资源为例,构建泰靳原理观照下的课程资源开发模型——目标导向式通用技术课程资源开发模型(如下图所示)。
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重庆市涪陵区可持续发展研究
作者: 李营刚 蒋勇军 丁馨怡  来源: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  生态足迹  生态承载力  生态赤字  涪陵 
描述:,但总体增长趋势明显.线性回归模型显示,2012年涪陵区人均生态足迹为1.602 6 hm2,人均生态承载力为0.701 4 hm2,人均生态赤字达到0.901 2 hm2,增长趋势明显.基于以上分析得出涪陵区现有发展模式受到挑战,提出减少生态赤字的措施.
三峡库区涪陵河段泥沙淤积及对白鹤梁题刻影响的研究
作者: 张绪进 母德伟 刘亚辉  来源:泥沙研究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三峡水库  泥沙淤积  白鹤梁题刻 
描述:模型试验成果的基础上,研究分析了三峡水库运行 三十年过程中白鹤梁所在河段的泥沙冲淤特征及河床演变规律,为白鹤梁题刻的保护方案提供了科学依据.
基于信息量模型的涪陵区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
作者: 谭玉敏 郭栋 白冰心 许波  来源: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地质灾害  易发性评价  信息量模型  动态影响因子 
描述:得到的区域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结果进行精度评估。结果显示,2013年12月研究区内高易发区面积占总面积的9.73%,该易发区内含有104个地质灾害点,占所有灾害点的52.7%,灾积比为5.42,明显大于其他易发等级类别。利用ROC评价方法,计算成功率曲线AUC为0.796,预测率曲线AUC为0.748(74.8%),具有较高的可靠性,证明本文方法在该区域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的适应性良好。
涪陵乡镇供水水处理设计的探索与应用
作者: 马桂宏  来源:四川水利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乡镇供水工程  处理设计  反应池  斜管沉淀池  过滤池  生活饮用水  净水工艺流程  清水池  沉淀效果  涪陵地区 
描述:涪陵乡镇供水水处理设计的探索与应用马桂宏(涪陵地区水电局)涪陵地区位于四川东部盆周山区,幅员面积1.28万平方公里.其中山地占63.2%,丘陵占19.9%。由于受自然气候、地理特点的影响,降雨时空分布不均.伏旱频繁,造成人畜饮水困难。据统计全区276...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