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涪陵地区钩端螺旋体病地理流行病学研究
-
作者:
李优良 谢忠 王光地 来源: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钩端螺旋体病 流行病学
-
描述:涪陵地区钩端螺旋体病地理流行病学研究四川省涪陵地区卫生防疫站(邮编:648000)李优良,谢忠,王光地为研究本地区钩端螺旋体病(简称钩体病)的地理流行病学特点,于1974~1982年对9县1市进行了调查。兹报告如下:方法和材料一、研究方法:按海拔高度...
-
涪陵市地方性甲状腺肿流行病学调查
-
作者:
邓安全 来源:中国地方病学杂志 年份:199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甲状腺肿 地方性 流行病学
-
描述:盐进行碘含量测定。并对1980—1990年间各年海带销量和食盐产地及销量进行调查。
-
永川县神经系统疾病流行病学调查
-
作者:
永川县神经系统疾病流行病学调查协作组 来源:重庆医学 年份:1988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流行病学调查 神经系统疾病 农村人口 结果报告 医科大学 永川 神经疾病 重庆市 研究室 患病率
-
描述:为了解永川县农村人口神经系统疾病的流行病学情况,我们在进行全国农村人口神经系统疾病流行病调查的同时,与重庆医科大学神经疾病研究室和重庆市第二人民医院协作,对永川县三教乡10848人进行了神经系统疾病流行病学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重庆市永川区成人慢性肾脏病流行病学调查
-
作者:
罗华丽 蒋先洪 文津 马艳萍 夏庆红 黎洋 胡煜琳 孙劦义 来源:重庆医学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慢性病 肾疾病 患病率 流行病学 危险因素
-
描述:相关危险因素长达3个月的监测。结果 在10 021例资料完整的体检人群中,清蛋白尿、血尿、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60mL·min-1·1.73m-2的患病率分别为5.1%、8.3%、1.4
-
重庆市长寿区1693名农转非妇女妇科疾病流行病学调查研究
-
作者:
罗艳琼 来源:大家健康(学术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妇科常见病 流行病学 患病率
-
描述:16%)、乳腺增生(15.48%)、子宫肌瘤(14.24%),31~50岁的妇女患病率最高,占总患病人次数的78.83%,其中31~40岁的妇女患病率为84.81%,41~50岁的妇女患病率为72.88%。且两年龄组的患病率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31~40岁的妇女妇科疾病的患病率最高,4l~50岁的妇女妇科疾病患病率次之,应加强31~50岁年龄段妇女常见妇科疾病的防治.提高生育期妇女的避孕保健服务质量。
-
万盛区9例HIV感染者流行病学调查
-
作者:
谢跃萍 来源:海峡预防医学杂志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HIV感染者 疾病控制
-
描述:万盛区2001年报告首例HIV感染者以来,到2006年12月30日,共发现HIV感染者9例.检出抗体阳性者从2005开始增多,近2年有明显增长趋势,为了掌握本区内HIV感染者的流行病学特征,制定防治措施,降低感染率,现对我区5年HIV感染者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分析如下:
-
涪陵区人群艾滋病感染现状流行病学调查
-
作者:
甘业光 郑青川 韩林 康小莉 余天莉 陈德枢 王大政 来源:现代预防医学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艾滋病 感染 调查
-
描述:[结果]涪陵区抽样人群HIV感染率为1.26%。6个行业人群中检出HIV感染者,男性高于女性,不同人群中差异非常显著,自愿咨询检测者检出率高达8.80%。感染方式由吸毒向性传播过渡,感染人群由特殊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发展。[结论]涪陵区人群HIV感染率高,社会人群受艾滋病威胁较为严重。政府、社会应高度重视艾滋病的预防工作,采取有效措施,控制艾滋病流行。
-
涪陵市肺吸虫病流行病学调查报告
-
作者:
王有为 来源:预防医学情报杂志 年份:199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斯氏肺吸虫病 涪陵市 生态环境 地形起伏 脊椎动物 抗原皮试 阳性率 青少年 流行病学 溪流
-
描述:.39%。56例肺吸虫病患者均为皮试
-
长寿地区20083名学龄儿童心血管病流行病学调查
-
作者:
刘泽颖 来源:重庆医药 年份:198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心血管病 长寿地区 学龄儿童 先心病 流行病学调查 风湿热 心瓣病 患病率 云台 检出率
-
描述:根据重庆市卫生局下达的课题任务,结合我国《常见心血管病流行病学研究及人群防治工作1979~1985年规划》的要求,我县于1981年以来,分期分批对县属城关、葛兰、云台公社的20083名学龄儿童,进行了心血管病的调查工作,现已全部结束,兹报告于后。
-
永川市1996~2001年性病疫情流行病学分析
-
作者:
李晓淳 谷伟 陈艺 来源:四川省卫生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性传播疾病 流行病学
-
描述:位;传播途径以非婚性接触途径居首.性病病种构成前三位依次是淋病、尖锐湿疣和非淋菌性尿道炎,其中淋病的构成比在1998年达到高峰后逐年下降.结论:①提倡遵守性道德为预防、控制性病的最根本措施;②提倡安全性行为,强调正确使用避孕套;③加强健康教育宣传;④各级医疗单位应警惕女性尖锐湿疣易成为潜伏传染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