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庆市北碚区可持续发展的比较优势与制约因素分析及其对策研究
-
作者:
王英 张明举 来源:宜宾学院学报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 比较优势 制约因素 对策研究
-
描述:本文从北碚区的区情出发,分析了北碚区可持续发展的四大现实优势、三大潜在优势,以及长期以来制约北碚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四大因素,并提出对策措施,为北碚区可持续发展战略制定提供参考依据。
-
北碚:打造国家卫生区
-
作者:暂无 来源:半月谈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北碚区 重庆 可持续发展 环境保护 招商引资
-
描述:“四面青山里,一江碧水流。”地处嘉陵江畔缙云山下的重庆北碚区,多年来,坚持以人为本,落实科学发展观,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路子,连续14年获得重庆市政府环境综合考评一等奖,2003年荣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殊荣。2004年,成为国家卫生区。
-
创新管理 推进课改发展:重庆市渝北实验小学“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办学理念的实践
-
作者:
付启平 来源:科学咨询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 以人为本 办学理念 重庆市 创新管理 小学 实验 学校发展 1999年
-
描述:展和完善;[第一段]
-
创新管理 推进课改促发展——重庆市渝北实验小学“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办学理念的实践
-
作者:
付启平 来源:科学咨询(教育科研)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 重庆市 办学特色 办学理念 以人为本 实验小学 绿色学校 课改 科技活动 教育科研
-
描述:不断发展和完善;三是教育过程的可持续
-
人、自然、城市的和谐共融--探索重庆涪陵区生态城市建设之路
-
作者:
戴军 韩颖 吴未 冯启凤 来源:金陵科技学院学报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生态城市 涪陵 可持续发展 策略
-
描述:简要回顾评价了中外生态城市理论产生背景、主要内涵及发展特点。以涪陵为例,在分析涪陵区生态城市建设背景和面临主要问题的基础上,阐述了涪陵建设生态城市的现实意义及目标趋向,重点从生态空间架构、景观营建、生态维育等五个方面对涪陵生态城市建设途径进行了探讨。
-
涪陵生态体育广场规划设计
-
作者:暂无 来源:景观设计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广场规划设计 生态绿地 体育运动 涪陵 活动主题 可持续发展 区位特征
-
描述:整个广场的设计由于其所处的区位特征,应紧密联系体育运动休闲的城市活动主题,同时兼顾生态与可持续发展的主题,由于广场的地形均为西高东低,因此在西侧保留了原有的坡地植被形成生态绿地,对广场构成环抱之势。[第一段]
-
打造和谐交通 助建和谐北碚
-
作者:
胡涌 来源:决策导刊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和谐交通 区域经济 可持续发展 北碚区 重庆 交通建设 交通管理
-
描述:交通是国民经济的命脉,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先行官.和谐交通,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牛鼻子”。没有和谐的交通,就不可能有和谐的社会:构建和谐社会,必须首先打造和谐交通,笔者认为.打造和谐交通,助建和谐北碚.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段]
-
涪陵区旅游业发展对策探讨
-
作者:
付启敏 来源:重庆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涪陵 旅游 发展 对策
-
描述:西部地区是我国旅游资源最富集的地区,如何把潜在的旅游资源优势转化为现实的经济优势,如何使旅游产业在产业结构调整中成为率先发展的产业,是广大西部地区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在对涪陵区旅游业面临的机遇与发展优势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快涪陵区旅游业发展的对策与措施。
-
北碚交通的可持续发展之路——访北碚区交通局局长胡涌
-
作者:
吴 刘汪洋 来源:今日重庆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北碚区 交通局 发展之路 局长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可持续发展 区域经济发展 社会经济发展 历史文化名城 重要组成部分 综合实验区 国民经济 促进作用 经济社会 文化氛围 风景名胜 科技实力 卫星城市 花园城市 山水园林 社会发展
-
描述:为重庆的历史文化名城、重庆都市圈的重要组成部分,北碚区成为重庆市第一个山水园林城区,并被命名为国家级社会发展综合实验区。在这座城市的建设发展史上,北碚区交通局书写了一页页精彩的华章。为此,北碚区交通局局长胡涌接受了我们的采访——
-
生态旅游与佛教文化关系研究——兼评北碚龙车寺扩建项目的设计
-
作者:
彭明勇 来源:重庆行政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佛教文化 佛教教义 生态思想 佛国净土 生态旅游资源 宗教资源 宗教旅游资源 传统文化 佛教建筑 尊重生命
-
描述:态旅游资源,其生态旅游开发潜力巨大。在生态旅游成为时尚的今天,正确认识并合理开发这一宗教资源,不仅可以促进我国旅游业的发展,还可以推进精神文明的建设,更有利于实现社会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