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期刊 报纸 人物 动态新闻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川东邻水-渝北地区石炭系古岩溶储层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作者: 胡忠贵 郑荣才 周刚 陈守春 李爽 文其兵  来源:岩石矿物学杂志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石炭系  黄龙组  古岩溶  稀土元素  地球化学  川东邻水  渝北地区 
描述:素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岩石结构、成分和不同溶蚀强度的岩溶岩及其胶结物的地球化学特征有显著差异,证明稀土元素的迁移、配分、富集和异常效应不仅可以判别岩溶过程中的流体性质和古水文条件,同时也可作为评价和预测古岩溶储层的重要标志之一。
渝北—川东地区黄龙组古岩溶储层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
作者: 郑荣才 胡忠贵 郑超 陈守春 戴荔果  来源:地学前缘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渝北—川东地区  黄龙组  古岩溶储层      锶稳定同位素  地球化学  岩溶流体 
描述:同位素分馏效应控制。依据岩溶岩系的结构和地球化学特征的差异性,可总结出4个主要特征:(1)伴随岩溶强度加大,δ13C表现向低值方向弱偏移,而δ18O负偏移较强烈;(2)87Sr/86Sr比值出现由渗流
合川天青石矿床成矿地球化学及形成机理
作者: 李俊  来源:建材地质 年份:1990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天青石  矿床  成矿作用  地球化学 
描述:各类矿石的化学成分比较一致,主要组分SrO:37~50%,SO_3:29~39%。通过对矿石物质成分、矿化特征、稳定同位素分析,研究和总结了成矿控制、形成机理和成矿地球化学作用。认为本矿床应届沉积——改造类型的天青石矿床。
涪陵、万州隐伏断裂的物化探异常特征
作者: 赵琦 陈桐军 沈前斌 李雁龙  来源:物探与化探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隐伏断裂  地球化学  地球物理及地质特征 
描述:在重庆市沿江经济带生态地球化学调查中,根据地球化学元素异常,结合地球物理、地质、矿产、物产等特征,提出万州近南北向和涪陵东西向存在隐伏断裂,为该区基础地质研究提出了存在2条重要的基底构造的新认识。
川东—渝北地区黄龙组白云岩储层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作者: 胡忠贵 郑荣才 胡九珍 文华国 李瑜 文其兵 徐发波  来源:地质学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川东—渝北地区  石炭系黄龙组  白云岩  稀土元素  岩溶作用 
描述:成的岩溶岩,岩性主要为颗粒和晶粒白云岩及白云质岩溶角砾岩。白云岩稀土元素地球化学分析结果为①弱溶蚀、强溶蚀准同生和成岩埋藏白云岩具有相似的ΣREE值、ΣLREE/ΣHREE比、REE配分模式和δCe
川东邻水-渝北地区石炭系黄龙组白云岩成因
作者: 胡忠贵 郑荣才 文华国 蔡家兰 陈守春 胡九珍 李瑰丽  来源:岩石学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川东邻水  渝北  石炭系黄龙组  白云石化作用  Sr同位素  Sr含量  地球化学 
描述:合不同成因类型的白云岩Sr同位素和Sr含量地球化学特征,将白云石化过程划分为准同生期,早成岩期、中成岩期,古表生期和再埋藏晚成岩期五个成岩阶段.各阶段的白云岩(或白云石)在结构上有不同特征,其Sr
重庆市涪陵区1999~2013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作者: 张海艳 杨德明 蒋蕾  来源: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麻疹  流行病学  特征 
描述:~2013年麻疹病例流行特征进行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资料来源麻疹病例资料来自重庆市涪陵区
川东涪陵地区长兴组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及生烃能力评价
作者: 古伟 陈义才 王长城 胡修全 胡东风 孙廷金  来源: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四川盆地  涪陵地区  长兴组  烃源岩  生烃能力 
描述:盐岩,烃源岩具有低等级别的生烃能力。
中扬子地区涪陵区块海相页岩气层特征
作者: 冯爱国 张建平 石元会 赵红燕 黄强  来源:特种油气藏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中扬子地区  涪陵区块  海相页岩气  特征 
描述:页岩气层存在明显异常高压。研究结论对于涪陵区块页岩气勘探开发产能建设,以及国内页岩气勘探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重庆涪陵五中滑坡特征及成因分析
作者: 成国文 李晓 许家美 赫建明 李守定 马超锋  来源:工程地质学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滑坡  特征  成因  泥化夹层 
描述:水极易软化,加之历史上构造应力的作用,形成层间泥化夹层,泥化夹层含膨胀性粘土矿物蒙脱石和伊利石,是造成滑坡发生的控制性因素.诱发因素主要有两个:一是由于水的作用,坡体岩层间泥化夹层发生软化,降低了力学强度;二是修建公路开挖坡脚进行人工切坡形成有效临空面,坡体具备了临空剪出的条件.随着坡体的蠕动变形,在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层间剪切带逐渐贯通,最终导致滑坡发生.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