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潼南:打造西部菜都 发展效益农业
-
作者:暂无 来源:南方农业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效益农业 中国西部 统筹规划 积极探索 发展路子 政策措施 蔬菜产业 复种面积 潼南县 年人均收入
-
描述:并组建蔬菜产业发展局,镇街设立蔬菜办,实行单项考核奖惩。出台20条政策措施,培育种菜13.33hm2以上
-
永川区多头并举 谋现代农业发展
-
作者:暂无 来源:南方农业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农业发展 永川 可比价 农民人均纯收入 重庆市区 都市区 农业增加值 汇集点 农业总产值 资源优势
-
描述:托本地资源优势和品种优势,以工业化的思路谋划农业发展,实施农业"规模化、产业化、品牌化"战
-
重庆市北碚区特色效益农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
-
作者:
刘艳梅 解发 来源:南方农业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特色效益农业 产业发展 对策 建议 重庆市北碚区
-
描述:重庆市北碚区将蔬菜、林果、花木三大产业作为特色效益农业重点产业发展,2012年以通过政策引导、项目扶持、科技支撑、示范带动和机制创新,来特色效益农业生产规模不断壮大。通过对北碚区特色效益农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发展特色效益农业的对策建议。
-
万盛区黑山镇发展生态养鸡的建议
-
作者:
李兆刚 来源:南方农业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生态养鸡 技术 产销 重庆市万盛区黑山镇
-
描述:重庆市万盛区黑山镇紧紧围绕"生态环境优美之乡,特色农业示范园区、旅游休闲度假基地"的目标,大力发展旅游、特色农业、特色养殖业等产业。文章简述了黑山镇发展生态养鸡的前景、技术和产销策略。
-
重庆市北碚城区水果市场调查
-
作者:
丁庆松 李晓林 来源:南方农业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水果市场 调查 北碚
-
描述:南:来源于成都的水果种类最多,达到21种。能够周年供应的水果价格变化不大。进口水果的价格常年居高不下;季节性水果的价格则变化幅度较大;水果价格受果实品质、水果种类和产地、包装及品牌效应的影响较大。针对北碚水果市场的现状.提出了本区水果产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
重庆市涪陵区林业生态建设现状与对策分析
-
作者:
陈仲权 来源:南方农业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林业 生态建设 重庆市涪陵区
-
描述:结合重庆市涪陵区特殊的生态区位,阐述目前涪陵区林业生态建设现状,分析林业生态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大林业生态建设和保护的投入力度、对生态脆弱的石漠化地区进行治理、对生态脆弱的库区进行生态移民、全面推进森林工程建设等对策。
-
涪陵榨菜工业废水治理对策初探
-
作者:
陈婷 邹雪梅 陈华春 肖静 肖冬梅 来源:南方农业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榨菜 废水 治理
-
描述:涪陵榨菜作为世界三大名腌菜之一饮誉海内外,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并成为涪陵区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但来源于榨菜生产过程中的腌制、淘洗、脱盐、脱水和杀菌冷却所产生的大量生产废水,却严重影响了生态环境。本文就涪陵榨菜工业废水现状,废水治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及应采取的措施作了分析和探讨。
-
重庆市永川区五间镇发展西瓜生产经验总结
-
作者:
况文琴 来源:南方农业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西瓜 种植专业合作社 成功经验 种植效益 重庆市永川区五间镇
-
描述:重庆市永川区五间镇于2008年成立了重庆益保西瓜种植专业合作社,现有西瓜种植面积133hm2。五间西瓜已初具影响力,得到了消费者的好评,瓜农经济效益显著,尝到了种植甜头。其成功的主要经验是"改传统种植为科学管理;加强技术培训和指导;规模化种植,产业化发展,提高经济效益"。
-
气候变暖对重庆永川南方早熟梨的影响及其对策
-
作者:
吴平原 来源:南方农业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气候变暖 南方早熟梨 影响 解决对策 重庆市永川区
-
描述:重庆市永川区种植南方早熟梨约4000hm2,是永川农业特色产业之一,随着全球气候变暖表现出了一些异常现象,增加了生产活动的不确定性。本文结合近年来的生产实践,尝试分析全球气候变暖对南方早熟梨的影响,并针对性地提出"加强公共服务,实施人工授粉,调整改进肥水管理,重视冬季清园"等解决对策。
-
暖冬对永川黄瓜山无公害梨生产的影响及对策
-
作者:
吴平原 谭立平 张庆平 周乐军 章元桥 刘刚 来源:南方农业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无公害食品 黄瓜 人工授粉 花粉 结果率 永川 暖冬 畸形花 对策 初花期
-
描述:黄瓜山位于重庆市永川区南部,海拔640m,土壤是冷沙黄泥土,酸瘦,土层厚度20~100cm不等。4000hm2梨是黄瓜山的特色产业,分布于340~640m的区域,得到农业部"无公害食品——梨"认证多年,是当地近6万农民的经济支柱。在经受了2006年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