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涪陵之页
-
作者:暂无 来源:四川教育 年份:198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涪陵地区 教研活动 教育学会 课堂教学质量 土家族 初等教育 教学手段 改进教学方法 农民文化 技术学校
-
描述:几年来,涪陵地区教育学会和各县教育学会以及学科专业研究会,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教研活动。这些教研活动分别以“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教学手段的最优化”、“初中、高中入门阶段的教学”、“开辟第二渠道”为中心议
-
涪陵区推动农村信息化及物联网工作
-
作者:暂无 来源:信息化观察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农村信息化 涪陵区 物联网 农业产业化经营 专业合作社 统筹城乡 龙头企业 试验区
-
描述:7月30日,涪陵区政府召开“涪陵区统筹城乡农村信息化暨物联网城市试验区建设工作会”,全区26个乡镇(街道)、20余个区级部门、40余户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参加会议和培训。
-
把涪陵建成重庆中部职业教育基地初探
-
作者:
唐继碧 来源:重庆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创建特色 培养 技能 人才
-
描述:政策和经济的可靠保障。涪陵的职业教育学校更应该抓住机遇,找准办学目标定位,办出自己的特色专业,创建品牌学校,为将涪陵建设成为新型工业化、城市化、农业产业化的中型城市培养更多复合型、技能型的人才。
-
用科学发展观指导重庆市涪陵区农技推广体系建设
-
作者:
董代文 陈廷建 吴金钟 来源: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农技推广 体系建设 科学发展观
-
描述:化农业技术推广队伍,提升人员素质;完善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网络体系,逐步建立区、乡(镇)、村、业主(科技示范户、专业大户等民办组织)四级联动农业技术服务网络组织。同时还提出了当前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的政策性建议。
-
四川省预防医学情报网第七次年会在涪陵召开
-
作者:
褚斌 来源:预防医学情报杂志 年份:198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预防医学 涪陵地区 情报网 四川省 卫生防疫站 医学情报工作 情报专业人员 年会 参加会议 专业图书情报
-
描述:四川省预防医学情报网于一九八七年十二月一日至四日在涪陵地区召开了第七次年会。参加会议的代表系四川三十一个(省、地、州、县)卫生防疫站的领导和科技情报专业人员,共有四十二人,其中站长一人,
-
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涪陵师范学院更名为长江师范学院的通知
-
作者:暂无 来源:重庆市人民政府公报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师范学院 长江 更名 高等教育法 普通高校 普通高等学校 市政府 师资队伍建设 教育教学改革 积极推进
-
描述:理。市政府有关部门要加强对长江师范学院的指导,帮助其尽快完成更名的有关工作,在基础设施、学科专业和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积极推进学校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改善办学条件,提高科研水平和办学效益,办出特色,办出水
-
重庆市合川大石中学中职校企联合、工学结合、勤工俭学人才培养模式初探
-
作者:
王方木 蒋维 来源:科学咨询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校企联合 勤工俭学 人才培养模式 重庆市 工学 科技集团 实习工作 校企合作 新模式 中职
-
描述:我校是重庆北部地区的一所农村综合高完中,重庆市联招学校.经多年的发展,形成了一校多点,城乡结合,普职相间的办学格局.我校是从1993年开始兼办中等职业教育,试办之初以服装、电子、计算机、烹饪等专业取得轰动效应,获得良好的社会声誉.
-
提升中小学新任教师教育科研意识与能力的思考——对重庆合川县137名中小学新任教师的调查与分析
-
作者:
雷少波 来源:中小学教师培训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中小学 新教师 教育科研
-
描述:教师参与科研是实施科研兴教的关键,而新教师科研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又是最终改善整个教师队伍素质的根本。因此,我们应通过适当减轻其工作负担,塑造专业教师的新形象及改善师范生公共教育学科的教学等策略,培养和开发新教师的教育科研意识和能力。
-
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线性代数》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以西南大学荣昌校区为例?
-
作者:
黄玉梅 来源: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线性代数 应用型人才 教学改革 改革措施
-
描述:该文分析了线性代数教学现状,针对西南大学荣昌校区几个本科专业,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提出了线性代数课程教学改革的目标,并在教学思维模式、方法和手段、课程体系和内容、成绩评定等方面进行了阐述,对线性代数教学改革进行探索.
-
荣昌:给农村党员“定位”
-
作者:
殷贤华 来源:当代党员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农村党员 荣昌 专业协会 农村党组织 农业人口 合作社
-
描述:在发展生产上定位。全县209个村以支部为核心,大力推行“支部+协会”发展模式,建立农村党组织带动致富机制。至去年底,全县建立各种专业协会(合作社)256个,入会农户15000余户,使近50%的农业人口受益。[第一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