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图]新世纪中学教育的思考与实践 重庆市中学校长论文 3
-
作者:
重庆市中学校长联谊会 重庆市教育学会高中专业委员会编 来源: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图书
-
描述:本书系重庆市中学校长们关于中学教育的研究成果,共收集论文62篇,内容十分广泛,包括示范高中建设与学校管理,新时期的青少年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高中规模扩大后的教师队伍建设与人事制度改革、新课程改革的实施与教育科研等方面。对于从事中学教育的同志有一定的启发……
-
新题新意·引人注目——新课程实验区河北、贵阳、潍坊、临汾、北碚、郫县初中语文中考试卷评介
-
作者:
扶启君 来源:文科爱好者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课程改革实验区 中考试卷 初中语文 新课程 河北 新意 贵阳 潍坊 临汾
-
描述:今年.是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初中毕业生语文学科学业考试的第一年。其试题的命题原则、考查内容、试题类型、评分标准、试卷结构等方面,较之以往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走出了考试评价制度改革的一条新路,因此,格外引人注目。
-
基础教育新课程实施的影响因素分析——重庆北碚实验区的个案调查
-
作者:
尹弘飚 李子建 来源: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课程改革 课程实施 影响因素 基础教育 重庆 北碚实验区 教学个案
-
描述:络来看,新课程改革的决策参与机制、教师发展与资源支持仍需改进.为促进新课程的实施状况,学校还应该进一步发挥校长的课程领导职能,改善学校组织结构,同时发展合作的教师文化.
-
基础教育新课程实施的影响因素分析——重庆北碚实验区的个案调查
-
作者:
尹弘飚 李子建 来源:复印报刊资料(中小学教育)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新课程改革 课程实施 影响因素
-
描述:络来看,新课程改革的决策参与机制、教师发展与资源支持仍需改进。为促进新课程的实施状况,学校还应该进一步发挥校长的课程领导职能,改善学校组织结构,同时发展合作的教师文化。
-
重庆市北碚区课改实验学校2004级初中学业考试语文试卷点评
-
作者:
古望砚 来源:学语文(A版)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语文试卷 学业考试 课改实验 点评 实验学校 教委 毕业 中学 课程改革 重庆
-
描述:重庆市北碚区是国家进行课程改革的首批实验区,经过三年的艰苦实验,首批实验学校的学生于2004年毕业。经重庆市教委批准。他们获准单独命题,自行考试。因此,他们的试卷备受重庆市语文教育界的关注。
-
励精图治实现涪陵交通跨越式发展
-
作者:
刘树荣 来源:今日重庆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涪陵区 中国 重庆 经济发展 综合规划 行业管理 基础设施建设
-
描述:六年来,涪陵高速公路从无到有,公路等级全面提高,港口码头复建已具雏形,乡镇水泥路四通八达,一个具有枢纽地位的综合立体交通体系基本形成。同时,交通行业管理和交通企业改革跃上新台阶。
-
重庆市北碚区2004年初中学业考试物理试题
-
作者:
黄正东 来源:物理教学探讨:中学生版初三卷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重庆 北碚区 2004年 初中 学业考试 物理 试题 课程改革 中考 参考答案
-
描述:重庆市北碚区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首批国家级实验区,今年物理学业考试卷按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的规定命题。考查内容包括了科学探究、物质、运动和相互作用、能量四部分,不教材限制。
-
走有潼南特色的新型工业化之路
-
作者:
宁光贤 来源:决策导刊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潼南市 新型工业化 可持续发展 农业产业化 产业集群
-
描述:潼南要实现工业经济腾飞,夺取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新胜利,必须提高对十六大关于“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认识,加深对市委《决定》的理解,把握新型工业化的时代特征,并立足实际,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突出重点,加强保障,走一条有潼南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
加强执政能力 提高工作水平 努力建设实力、法治、文明、和谐的大渡口
-
作者:
刘本荣 来源:重庆行政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执政能力建设 大渡口 科学发展观 大力发展 加快发展步伐 加快建设 法治 执政为民 和谐 改革开放
-
描述: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紧密联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着力提高办好大渡口事情的领导能力和工作水平,加快建设实力、法治、文明、和谐大渡口。一、不断增强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保持经济持续
-
重钢技术中心建设探讨
-
作者:
张璇 来源:重钢技术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技术创新 国有企业 技术中心 钢铁工业
-
描述:深化企业改革、搞活国有大中型企业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使企业成为技术开发主体,拥有技术开发能力的标志。本文通过以重钢国家级技术中心的建立、建设为线索.结合重钢技术创新体系及运行机制的现状,对规范企业技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