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期刊 报纸 人物 动态新闻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狠抓能力建设勇当环保卫士:重庆市涪陵环境监测中心工作成果显著
作者:暂无 来源:三峡环境与生态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环境监测中心  污染源监督  环境污染事件  重庆市涪陵  环境管理  监测数据  环境质量  水环境保护  次级河流  水质监测 
描述:环境监测是环保工作的基础和支撑,也是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有力保障。重庆市涪陵环境监测中心承担了涪陵区的环境质量、污染源监督、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及为环境状况调查和评价等环境管理活动提供监测数据的监
重庆市涪陵至石柱高速公路杉树坪滑坡稳定性分析及防治建议
作者: 陈炎标  来源: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滑坡  稳定性分析  防治措施 
描述:滑坡是高速公路常见的地质灾害,绕避滑坡或进行防治是高速公路设计的重要内容之一。作者根据具体工程实例,对滑坡的稳定性进行分析、计算和评价,并提出相关防治措施建议。
重庆市涪陵至石柱高速公路杉树坪滑坡稳定性分析及防治建议
作者: 陈炎标  来源: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滑坡  稳定性分析  防治措施 
描述:滑坡是高速公路常见的地质灾害,绕避滑坡或进行防治是高速公路设计的重要内容之一。作者根据具体工程实例,对滑坡的稳定性进行分析、计算和评价,并提出相关防治措施建议。
川气东送长寿至涪陵南川延长线主体工程顺利通过专家组竣工验收
作者: 过俊荣 喻俊瑛  来源:城市燃气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竣工验收  主体工程  专家组  延长线  南川  长寿  产业发展  城市燃气  工程建设  查勘 
描述:正2011年9月21日,7位专家组成员在查勘现场、听取汇报、查阅资料、深入研讨的基础上,一致同意川气东送长寿至涪陵南川延长线主体工程通过竣工验收,并给予该工程以高度评价
涪陵区二次供水卫生学调查
作者: 谢大云 李小娟 郑姝  来源:环境与健康杂志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涪陵区  二次供水  卫生学  调查  水质监测  饮用水 
描述:水和末梢水进行了监测。样品采集按《全国卫生防疫工作规范》进行。水质检测方法采用GB5 75 0 - 1985《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法》。监测指标为细菌总数及大肠菌群。4年共监测 5 74个样品 ,细菌
涪陵北固地区红粘土特性的初步研究
作者: 雷谦荣 王国惠  来源:重庆建筑大学学报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红粘土  特性  胀缩性  塑性指数  相关性  自由膨胀率 
描述:概述了北固地区红粘土的形成条件、分类和一般特征,分析、对比了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和胀缩性的特点及自由膨胀率与塑性指数之间的相关性,并对红粘土含水比和液性指数指标的适用性发表了看法
泰靳原理观照下的地方特色课程资源的开发模型的构建:以涪陵十七中通用技术课程资源开发为例
作者: 刘杰 冉翔宇  来源:引文版(社会科学)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课程资源开发  开发模型  泰勒原理  地方特色  技术  通用  观照  涪陵 
描述:现代课程之父泰靳提出课程开发四问构成了著名的“泰勒原理”:确定教育目标、选择教育经验(学习经验)、组织教育经验、评价教育经验。现以开发地方特色通用技术课程资源为例,构建泰靳原理观照下的课程资源开发模型——目标导向式通用技术课程资源开发模型(如下图所示)。
生活垃圾焚烧处理项目环评选址分析:以涪陵-长寿垃圾焚烧处理项目为例
作者: 吴崇禄 杨熹  来源:环境影响评价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生活垃圾焚烧  环境影响评价  选址分析 
描述:现阶段,生活垃圾焚烧处理项目公众关注度较高,社会反响也很大。根据生活垃圾焚烧处理项目的特点,本文归纳并阐述了其环评选址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并以涪陵-长寿垃圾焚烧处理项目环评选址为例,为该类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提供参考,也为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审批提供充分依据。
川东南涪陵地区长兴组储层特征与形成主控因素
作者: 曾婷婷 唐德海 郑公营  来源: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涪陵  长兴组  储层  储层主控因素 
描述:屑白云岩、(残余海绵)细粉晶白云岩、生屑灰岩、白云质灰岩;储集空间类型以溶蚀孔隙为主,次为溶洞;储层类型为裂缝-孔隙型,属中孔-中低渗储层,综合评价为Ⅱ、Ⅲ类储层。优质储层发育受沉积相、白云石化及溶蚀作用等因素控制。图4表2参5
涪陵学派论纲
作者: 李胜  来源: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谯定  涪陵学派  洛蜀会同  程朱理学 
描述:宋代洛学“涪陵学派”的谯定及其川籍门人 ,兼具伊洛学统和蜀中学统 ,其学术活动对洛蜀会同、蜀学转型和程朱理学思想体系的构建均曾产生深刻影响 ,但由于谯定的隐处不显和朱熹的激烈批评而声名不振 ,长期得不到应有的关注评价。本文以考述谯定的生平、著述、学术源流为基础 ,对此作了论述。
上页 1 2 3 ... 7 8 9 10 11 下页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