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地域音乐文化为特色的高师音乐教育探索——以乌江流域的涪陵师院音乐系为例
-
作者:
徐欣 来源:中国音乐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地域音乐文化 本科特色课程 高师音乐教育 乌江流域 涪陵师范音乐系
-
描述:本文对涪陵师范学院音乐系在以地域音乐文化为特色的高师音乐教育探索中所做的工作进行了总结,指出:乌江流域民族民间音乐是该系本科特色课程取之不尽的源泉;教学中应合理运用本地区民族民间音乐资源;在教材编写中尽可能将地域民间音乐穿插其中;并积极开展“感知型”、“探讨型”和“创新型”的教学方法的研究。
-
重庆市涪陵中心医院简介
-
作者:
王晓波 来源:中国医院管理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重庆市急救医疗中心 医院简介 涪陵地区 重庆医科大学 遵义医学院 第三军医大学 临床培训基地 预防保健中心
-
描述:),第三军医大学、遵义医学院、川北医学院教学医院,重庆医科大学和遵义医学院硕士研究生联合培养医院,重庆微创外科研究所、重庆市全科医生临床培训基地
-
涪陵计算机科学教育研讨
-
作者:
李柳柏 徐泽同 来源:涪陵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涪陵 教育 信息技术
-
描述:本文描述了坚持三类语言教育、加强涪陵师范学院计算机科学教育发展远程教育,创建信息技术研究所及信息技术职业学校等的必要性,同时强调了以教学、研究和产业相结合的精神,培养信息技术人才的观点。
-
涪陵区总工会隆重举行“金秋助学”捐助仪式
-
作者:暂无 来源:重庆工运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涪陵区 仪式 捐助 助学 总工会 部门负责人 基层工会主席 街道办事处
-
描述:区长余成海同志主持。此次“金秋助学”活动共计收到11个国企、民企,以及个人捐款23万余元,资助104名困难职工的子女。其中:资助大学生54名,3000元/人;中学生22人,400元人;小学生28名。300元/人。[第一段]
-
重庆市涪陵区妇幼保健院
-
作者:暂无 来源:科学咨询(科技·管理)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妇幼保健院 涪陵区 健康教育 卫生信息管理 卫生技术 儿童保健 医疗机构 临床医疗 信息中心 测定仪
-
描述:涪陵区妇幼保健院成立于1953年,是一所集妇女儿童保健、临床医疗、教学、科研、妇幼卫生信息管理、健康教育为一体的专科医疗机构,现有床位100张,是全区妇幼保健及妇幼卫生技术指导中心和信息中心。
-
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涪陵师范学院更名为长江师范学院的通知
-
作者:暂无 来源:重庆市人民政府公报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师范学院 长江 更名 高等教育法 普通高校 普通高等学校 市政府 师资队伍建设 教育教学改革 积极推进
-
描述:理。市政府有关部门要加强对长江师范学院的指导,帮助其尽快完成更名的有关工作,在基础设施、学科专业和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积极推进学校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改善办学条件,提高科研水平和办学效益,办出特色,办出水
-
涪陵革命老区遗址遗迹掠影
-
作者:
本刊编辑部 来源:红岩春秋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土地革命时期 农民自卫军 遗址遗迹 武装起义 革命志士 斗争史 革命活动 武陵山区 银场 郭汝栋
-
描述:场、土地坡等12次武装起义,在中国革命斗争史上实属罕见。1924年9月,社会主义青年团团员童庸生在涪陵省立第4中学任教期间发展了鞠雪芹、石大成等6个团员,同时建立社会主义青年团涪陵支部,初期直属团中央领导。1925年团重庆地委
-
沐浴师恩情 花儿竞芳菲:重庆市涪陵城区第七小学校
-
作者:暂无 来源:科学咨询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小学校 重庆市 城区 涪陵 沐浴 学科带头人 文化底蕴 教师
-
描述:重庆市涪陵城区第七小学校创办于1960年,是一所拥有良好办学传统,规范办学行为和深厚文化底蕴的窗口示范学校。学校现有学生3976名,特级教师3%人,中学高级教师5%人,市级骨干教师12人,区级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49人。
-
重庆市涪陵城区第七小学校
-
作者:暂无 来源:科学咨询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小学校 重庆市 城区 涪陵 学科带头人 文化底蕴 教师 办学
-
描述:重庆市涪陵城区第七小学校创办于1960年,是一所拥有良好办学传统,规范办学行为和深厚文化底蕴的窗口示范学校。学校现有学生3976名,特级教师3人,中学高级教师5人,市级骨干教师12人,区级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49人。
-
涪陵学派论纲
-
作者:
李胜 来源: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谯定 涪陵学派 洛蜀会同 程朱理学
-
描述:宋代洛学“涪陵学派”的谯定及其川籍门人 ,兼具伊洛学统和蜀中学统 ,其学术活动对洛蜀会同、蜀学转型和程朱理学思想体系的构建均曾产生深刻影响 ,但由于谯定的隐处不显和朱熹的激烈批评而声名不振 ,长期得不到应有的关注评价。本文以考述谯定的生平、著述、学术源流为基础 ,对此作了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