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飞地经济”模式下的共赢机制探索:基于对重庆市北碚区对口支援巫山移民工业基地的研究
-
作者:
杨欣 来源:时代经贸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飞地经济 共赢机制 探索
-
描述:“飞地经济”是促进区域发展的一种模式,本文结合北碚区对口支援巫山移民工业基地的实践经验,对“飞地经济”模式下的异地办园扶贫新方式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探索,得出一定的启示,并提出了对策建议。
-
农民加入合作社的阻力因素分析:基于重庆市北碚区静观镇调查分析
-
作者:
邹於娟 李廷友 来源:中国农民合作社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农民专业合作社 重庆市 因素分析 农户 北碚区 心理阻力 加入 静观 人力资本 阻力因素
-
描述:在政府的大力扶持和宣传下,我国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各地农村蓬勃兴起。不少学者对于如何有效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健康发展的研究颇多,但从农民的角度来看待加入合作社这一问题的研究却屈指可数。本文基于作者在重庆市北碚区静观镇的实地调研情况,总结出了农民加入合作社的五大阻力因素,提出了政策建议。
-
先行者:在创新与务实中前行——重庆市北碚国家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巡礼
-
作者:暂无 来源:今日教育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 重庆市 北碚 国家级 创新 务实 耕耘 模式 教育部 中国教育
-
描述:先行者:在创新与务实中前行——重庆市北碚国家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巡礼
-
实施“C-R北碚模式” 发挥名师工作室引领作用
-
作者:暂无 来源:今日教育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
-
描述:“C-R北碚模式“即“北碚区三级教育导师团建设模式“。其核心在于各名师工作室,它是联结各级导师团、整合各方资源、引领教师发展的关键点。北碚区的名师工作室成立于2005年9月,由北碚区教委批准命名,共设立了8个工作室,由研究员级
-
北碚:统筹行动 构建均衡、公平、优质教育的“北碚模式”
-
作者:
本刊编辑部 来源:今日教育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北碚区 城乡教育 推动力量 基础教育 统筹城乡 课改实验区 均衡 发展模式 区域教育 统筹发展
-
描述:策划人语2001年,教育部确立38个国家级基础教育课改实验区,北碚成为重庆唯一。七年磨砺,七年成长,北碚课改引领山城。2008,北碚教育再度发力,于区域教育统筹发展绘就新篇,一个深度凝聚高校研究力量、教育行政部门推动力量和教师研训机构转化力量,意欲全面破解本区城乡教育统筹难题的均衡发展模式呼之欲出。
-
中国西南地区山水城市生态旅游发展模式研究:以重庆市北碚区为例
-
作者:
吴文 陈雪彬 陈永洮 来源:安徽农业科学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山水城市 生态旅游 发展模式 发展对策
-
描述:面临着生态旅游业开发不足、游客环保意识不强、生态环境受到威胁等的挑战。从生态旅游业开发的原则及五个重庆建设的要求和循环经济的发展理念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为生态旅游开发提供借鉴。
-
中国西南地区半城市化特征与发展模式研究:以重庆市北碚区为例
-
作者:
潘卓 来源:安徽农业科学杂志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半城市化 特征 生态经济 北碚区
-
描述:要纽带,是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的重要突破口。从而为西南地区统筹城乡改革和重庆市城乡结合部地区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
[0图]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研究 重庆北碚新课程实验学生评价模式探索
-
作者:
彭智勇 周建国 来源: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图书 关键词: 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 教育评估
-
描述:本书内容包括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指导思想、主体系统、内容与操作系统、政策保障、社会反响、反思与展望等。
-
卢作孚“北碚模式”与20世纪二三十年代重庆城市变迁
-
作者:
张瑾 来源:中国社会历史评论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卢作孚 北碚模式 重庆 近代中国城市史
-
描述:迁实况,这是一个竭力模仿上海的内陆小上海。军人干政的封闭体制无法抗拒来自上海模式的冲击,但军人政权的各项变革,均以维护防区体制为目标。第二,研究卢作孚和他的北碚模式实践。军人干政体制内衍生出的另类
-
定县模式-北碚模式:两种不同乡村建设模式的取舍
-
作者:
王金霞 赵丹心 来源: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定县模式” “北碚模式” 晏阳初 卢作孚 乡村建设 三农问题
-
描述:北碚依山傍水,毗鄰重慶且礦產豐富,盧作孚領導的鄉村改造“城市化”的“北碚模式”無疑適應其地情。不容置疑,全國目前仍有不少類似北碚占盡了自然資源與地理優勢的區域存在。但就廣大以種植業和養殖業為主的農村地區來說,遵循農業內涵式發展道路的“定縣模式”,才是走上農業現代化之路,踐行科學發展觀的正確抉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