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期刊 报纸 人物 动态新闻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重庆市沙坪坝区土地利用变化与预测研究
作者: 崔桂华 杨华  来源:中国水土保持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土地利用/覆盖变化  动态度  马尔柯夫模型  沙坪坝区  重庆 
描述:体和未利用地呈现波动变化趋势,其中林地和水体总体呈现减少趋势,未利用地则先减少后显著增加。建设用地的增加主要是以侵占耕地和林地为代价,其主要驱动力为人口的增长、工业化及国家宏观政策因素等。应用马尔柯
基于CA模型的重庆市沙坪坝区土地利用变化模拟
作者: 张玲玲 颉耀文 穆亚超  来源:安徽农业科学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CA模型  Geo  SOS  重庆市沙坪坝区  土地利用变化模拟 
描述:保护管理情景2种管理情景下,未来的重庆市沙坪坝区城市建设用地将持续增加,城市建设用地对具有重要生态功能的林地威胁较小,但对非基本农田之外的耕地或农田占用较多。
关于重庆市沙坪坝区城乡统筹发展的探讨
作者: 任杰  来源:科技创新导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城乡  空间  统筹 
描述:现代大都市区的繁荣与活力取决于城市建成区与周边村镇的协同发展。文中从沙坪坝区城乡建设的现状出发,借鉴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前沿理论探索,参考不同区域格局下的城乡协同发展模式,旨在为整体城乡空间发展提供理论和实证支撑。
重庆市沙坪坝区土湾山地复合生态系统调查及服务功能评价
作者: 陈艳 王海洋 董力 梁涛 牛金源  来源: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山地复合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土地利用类型  重庆 
描述:生态系统生态效应较好;在类似土湾山地复合生态系统的组合方式中,建设用地的百分比宜≤54.50%.
重庆市主城区、乡村区景观格局对比分析研究:以重庆市梁滩河流域(沙坪坝段)、高滩河流域为例
作者: 罗林 张双 李建国  来源:安徽农业科学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梁滩河  高滩河  流域  景观格局  差异原因 
描述:的景观格局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两流域的林地、灌丛、草坡景观类型为两流域最稳定的景观类型.主要区别在于水体、水田、建设用地3种景观类型,梁滩河水田、水体较少,建设用地呈大板块、组团式分布;高滩河水
土地创新助沙区打造“三大高地”:重庆市沙坪坝区国土资源管理分局服务发展概况
作者: 薛兴国 庞皖华  来源:重庆国土资源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国土资源管理  土地资源  发展概况  沙坪坝区  沙区  重庆市  服务  征地补偿制度 
描述:沙区国土资源管理分局以思维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统揽全局,整合全区土地资源完善全区土地资源,完善征地补偿制度,保障重点工程用地,助推沙区打造”三大高地”。
区域土地利用类型转换及其生态质量效应—以重庆市沙坪坝区为例
作者: 王利平 王成 李晓庆 周婧  来源:生态经济评论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土地利用类型转换  生态质量  贡献率  响应  沙坪坝区 
描述:园地、林地、建设用地;土地利用类型间的转换对区域生态质量变化的贡献不一,水田转换为建设用地对生态质量恶化的贡献率最高,达24.44%,集中在缙云山与歌乐山山体两侧坡度较陡的区域;旱地转换为林地对区域
城市新老城区绿地土壤铅积累情况浅析——以重庆市沙坪坝区大学城为例
作者: 朱本国 胡艳燕 包兵 陈祥 徐福银 何琴  来源:中国园艺文摘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老城区  新城区  城市绿地土壤  铅积累  地质积累指数  富集指数 
描述:通过对重庆市沙坪坝区大学城新区和老城区绿地土壤Pb的含量及其空间分布特征的分析,并运用地质积累指数和富集指数进行分析得出:大学城新区和老城区绿地土壤Pb的空间分布差异较小,老城区的污染程度大于大学城新区。
基于逻辑回归的CA模型的重庆市沙坪坝区土地利用变化模拟研究
作者: 张垚垚 密长林 张中银 王荣华  来源:山东国土资源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CA模型  逻辑回归  城市扩展模拟  重庆市沙坪坝区 
描述:以重庆市沙坪坝区为研究区,利用2010年、2012年的数据得出土地利用变化信息,利用基于逻辑回归的CA模型理论对土地利用变化、城市扩展进行模拟研究,并结合实际的政策对其发展变化过程和生态环境影响进行分析与比较。结果显示该研究区域内在今后一个时期,建设用地将持续增加,耕地资源将因城市建设而继续减少。
区域生态质量变化对土地利用类型转换的响应:以重庆市沙坪坝区为例
作者: 王利平 王成 李晓庆 雷田  来源: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生态质量  土地利用类型转换  响应  贡献率  沙坪坝区 
描述:度不一:水田转换为建设用地对生态质量恶化的贡献率最高(24.44%),主要发生于沙坪坝区中南部的槽谷地带;旱地转换为林地对区域生态质量改善的贡献率最高(31.81%),集中在缙云山及歌乐山山体两侧坡度较陡的区域.区域总体生态质量未因土地利用类型转换而降低,反而有所改善,其土地利用方式趋向合理.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