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期刊 报纸 人物 动态新闻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我国首个页岩气勘查开发示范基地落户涪陵
作者: 中国国土资源报  来源:地质装备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页岩气  勘查开发  示范基地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  基地建设  重庆涪陵  国土资源部  四川盆地  商业化  市人民政府 
描述:盆地下古生界海相的页岩气勘查开发取
涪陵地区龙马溪组页岩储层特征及其发育主控因素
作者: 张士万 孟志勇 郭战峰 张梦吟 韩驰宇  来源:天然气工业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四川盆地  涪陵地区  早志留世  页岩储集层  微观孔隙  结构特征  主控因素  超压  页理缝 
描述::1页岩储层的孔隙直径主要分布在24nm以下,以中孔为主,孔隙组合形态表现为四周开放的平行板状孔隙及细颈广口的墨水瓶形孔隙;2良好的沉积背景有利于有机质与页理的发育,有机质孔隙是该套页岩储层发育的主控
世界榨菜研究的领头羊:记重庆市涪陵农科所研究员范永红
作者: 夏斐然  来源:中国农村科技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重庆市  涪陵榨菜  杂交品种  杂种优势利用  技术进步  芥菜类蔬菜  四川盆地  科研团队  农科所  研究员 
描述:以范永红为首的科研团队成功地培育了我国第一个榨菜杂交品种"涪杂1号",开创了世界芥菜类蔬菜杂交的先河,宣告了我国榨菜杂种优势利用由梦想成为现实,使榨菜原料生产的产量、质量和技术进步发生了质的飞跃,实现了重庆市和四川盆地榨菜原料植物主栽品种的更新换代。
涪陵市蚕茧单产下降的原因与对策
作者: 刘兴诗  来源:四川蚕业 年份:199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涪陵市  单产  蚕茧收烘  八十年代  七十年  过渡地区  四川盆地  消毒  原因与对策  立体农业 
描述:涪陵市位于四川盆地东南部边缘与川东平行岭谷褶皱带过渡地区,冬暖春早,热量丰富,无霜期长,雨量充沛。同时地处河谷、丘陵地带,田土各半,土墩边坎多,可以充分发挥“四边桑”优势,减少粮桑争地矛盾,促进立体农业
千里乌江第一城 共展宏图待嘉宾——涪陵
作者: 李丹  来源:中国西部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涪陵市  街道办事处  乌江  四川盆地  三峡库区  交汇处  开放城市  乡镇  文明史  东南部 
描述:悠久的文明史。乌江古称涪水,巴国墓陵又多聚于此,故
初析涪陵山区经济及其发展途径
作者: 赵笃清  来源:农村经济(成都) 年份:198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山区经济发展  建设山区  四川盆地  发展概况  发展途径  三中全会  粮食总产量  东南边缘  农业总产值  大山区 
描述:十二年来,山区经济有了较大的发展,特别是党的三中全会以后,山区经济发展的速度显著加快.一九八一年农业总产值和粮食总产量,分别比一九四九年增长了224.6%和110.1%.我们之所以能取得以上一些成绩,从科学种田角度来看,主要是因为:
闯山男儿自豪雄——记四川省涪陵地区科技新秀 刘正宇
作者: 汤柱国 唐小兰  来源:生命世界杂志 年份:199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金佛山  四川盆地  植物标本  植物区系  经济植物  长江中下游  喜马拉雅山  植物学  植物志  科技成果 
描述:人类生存的摇篮.论植物种类多少,除了亚马逊河原始森林,就当数地大物博的中国.国外许许多多的国家早有了自己完整的《植物志》,中国至今还没有为这一巨著的出版
论合川县的江河渔业
作者: 何立太  来源:重庆水产 年份:199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合川县  渔业  嘉陵江  东部  四川盆地  江段  江水  江河  水系 
描述:合川县位于四川盆地东部的浅丘地区,地处东经105°58′~106°40′,北纬29°51′~30°22′.属嘉陵江水系,嘉陵江、涪江、渠江三条大河,江段长达289.5公里。嘉陵江自北向南纵贯全县,涪江自西向东,渠江则自北向南西下。县内有小溪76条最大的有四条,
合川锶矿形成的古水文地质研究——古卤水活动形迹
作者: 孙世雄 沈治安 贾疏源  来源: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份:1978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水文地质研究  四川盆地  天青石  古卤水  白云岩  水文地球化学  去白云化  三迭系  化学元素  方解石 
描述:虑,对于揭示水圈(主要是地下水)与石圈(围岩或矿石)化学元素转移机理;地下水形成的水文地质历史:地下水的成矿作用以及成矿理论的研究,具有理论与实践意义。
华夏龙都 休闲铜梁
作者:暂无 来源:决策导刊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重庆市  铜梁龙  四川盆地  国际主义战士  街道办事处  发祥地  东南部  西北部  少云  故乡 
描述:铜梁位于四川盆地东南部,重庆市西北部,是国际主义战士邱少云的故乡和蜚声中外的铜梁龙的发祥地。全县幅员面积1334公里,辖25个镇,3个街道办事处,人口82万。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