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庆涪陵区环境保护局:谱写环保新篇 建设生态家园
-
作者:暂无 来源:今日重庆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涪陵区 环境保护局 生态家园 社会可持续发展 重庆 生存发展 人民群众 三峡库区 环保要求 环保局 经济 常关 责任 局长
-
描述:环境保护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面,也是人民群众生存发展非常关注的问题。位于三峡库区库尾的涪陵区,面临三峡成库后污染负荷加大、国家环保要求更高的双重压刀,环保任务艰巨、责任重大。为此,记者就环保二作专程采访了涪陵区环保局局长况红。
-
合川毒情
-
作者:
李韧 来源:南风窗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重庆市 合川县 领导干部 盐井镇 环境保护 居住环境 工业污染
-
描述:重庆市合川中学2004级的学生周识臣,2003年2月对自己所在的家乡重庆合川市的一个叫盐井的小镇进行了一次环保调查。随后,他把调查结果和拍摄的照片放在了自制的网页上。一时间在当地成为热门话题。然而,热闹过后,就再也没有什么反应了。
-
从涪陵企业迁建和结构调整看三峡库区产业空心化问题
-
作者:
夏艺 徐永德 来源:中国经贸导刊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涪陵区 三峡库区 产业空心化 产业转移 资源配置 基础设施 企业迁建工程 环境保护 对口支援工作
-
描述:从涪陵企业迁建和结构调整看三峡库区产业空心化问题
-
生态文化山庄水环境的生态工程--重庆北碚某生态文化山庄水环境的生态设计
-
作者:
欧阳晓光 付祥钊 来源:四川环境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生态 水环境 生态水库 生态处理系统 水循环系统
-
描述:本文以重庆北碚某生态文化山庄水环境的生态设计为例.提出从生态的角度建设高级人居生态文化山庄,包括建设生态水库、雨水收集与生态处理系统和水循环系统.
-
涪陵南沱茎瘤芥种植基地环境质量评价――灌溉水质量
-
作者:
唐阵武 王正银 李成琼 刘朝贵 范永红 刘华强 杨学春 来源: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
-
描述:采用环境调查的方法研究了涪陵南沱镇茎瘤芥种植基地灌溉水环境质量状况。结果表明,该区域灌溉水质量整体较好,基本上属于清洁和尚清洁水平,只有少数样点CODcr超标。主成分分析表明影响该区域灌溉水水质的主要因素为一般性的有机污染、重金属污染、富营养化和氟化物污染。
-
涪陵南沱茎瘤芥种植基地环境质量评价--灌溉水质量
-
作者:
唐阵武 王正银 李成琼 刘朝贵 范永红 刘华强 杨学春 来源: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茎瘤芥 灌溉水 主成分分析
-
描述:采用环境调查的方法研究了涪陵南沱镇茎瘤芥种植基地灌溉水环境质量状况.结果表明,该区域灌溉水质量整体较好,基本上属于清洁和尚清洁水平,只有少数样点CODcr超标.主成分分析表明影响该区域灌溉水水质的主要因素为一般性的有机污染、重金属污染、富营养化和氟化物污染.
-
涪陵南沱茎瘤芥种植基地环境质量评价――土壤重金属
-
作者:
刘朝贵 唐阵武 王正银 李成琼 范永红 刘华强 杨学春 来源: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
-
描述:采用环境调查的方法研究了涪陵南沱镇茎瘤芥种植基地土壤重金属含量。结果表明,该区域土壤整体上重金属污染水平较低,基本没受到汞和铬污染,但已受到了铜、铅、镉污染,特别是镉污染已经相当严重。相关分析和回归预测分析均表明土壤养分对土壤重金属含量有较大影响。
-
涪陵南沱茎瘤芥种植基地环境质量评价--土壤重金属
-
作者:
刘朝贵 唐阵武 王正银 李成琼 范永红 刘华强 杨学春 来源: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茎瘤芥 土壤重金属 回归预测分析
-
描述:采用环境调查的方法研究了涪陵南沱镇茎瘤芥种植基地土壤重金属含量.结果表明,该区域土壤整体上重金属污染水平较低,基本没受到汞和铬污染,但已受到了铜、铅、镉污染,特别是镉污染已经相当严重.相关分析和回归预测分析均表明土壤养分对土壤重金属含量有较大影响.
-
大渡口区工商行政管理积极投身全区发展环境整治
-
作者:
熊方圆 来源:决策导刊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大渡口区 经济环境 政务公开制度 行政审批制度 政府职能
-
描述:今年,大渡口区委、区政府为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全力推行整治发展环境“四大工程”。这关系着投资经营者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一项实实在在的“利民工程”。整治活动伊始,大渡口工商局便从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认识它的重要意义,切实增强开展整治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
-
万盛区保护旅游生态环境做到四个“坚持”
-
作者:暂无 来源:重庆经济信息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
-
描述:万盛区保护旅游生态环境做到四个“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