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庆市涪陵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流行病学分析
-
作者:
郑青川 甘业光 易先国 余天莉 康小丽 李秀英 黎永梅 来源:中国预防医学杂志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艾滋病 流行病学 分析
-
描述:;全区感染者均为HIV-1型病毒感染。结论艾滋病已经在普通人群中流行,但仍处于低水平流行中,性途径是主要传播方式,男男同性性行为传播方式成为重要传播方式,感染者及发病死亡人数增长迅速,流行趋势有进入高速增长期的可能。
-
“春夏流行趋势发布秀” 大渡口商都周末上演
-
作者:暂无 来源:重庆晨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本报讯(龙廷华)“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纳溪区大渡临港产业园自建立以来,围绕“酒业、物流、化工”三大产业延伸链条,不断加快发展,园区入驻企业从当初的58家,增加到现在的100余家;投资总额从当初的20多亿元增加到现在的40多亿元。眼下,临港产业园已成为大渡口镇加快发展的一张崭新名片。大渡口镇自古
-
利用ArcGIS进行房价与地价的趋势面分析:以重庆市北碚区为例
-
作者:
乔思 来源:现代商业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房价 地价 趋势面分析 ArcGIS
-
描述:为深入分析房价与地价的内在关系,利用ArcGIS进行趋势面分析,并检验结果。结果表明:房价与地价之间基本不存在相互关系,房价主要由房屋所在区位、配套设施、新旧程度等其他因素有关。
-
“2011年春夏流行趋势发布会”即将举行 新世纪大渡口商都全城招募儿童模特
-
作者:暂无 来源:重庆时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本报讯(记者吕昭斌)2月15日下午,县长史孺牛参加大渡口代表团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大渡口的发展上上下下、方方面面都非常看好,这几年的变化也是有目共睹,尤其是大渡口已经被选定为全省镇级市试点,意义非凡,发展无可限量。就大渡口下一步工作,史孺牛要求,高度关注为大渡口大建设作出贡献的拆迁户、征地户
-
2004—2008年重庆市北碚区风疹流行病学分析
-
作者:
罗柏生 张莉 邓小霞 来源:华南预防医学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风疹 疾病暴发流行 流行病学研究
-
描述:(96.58%,1 128/1 168),其中4月病例数最多(53.51%,625/1 168)2,0042、0052、008年为低水平流行,发病率分别为0.17/10万、0.12/10万、0.68
-
2008-2010年重庆市北碚区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
作者:
张莉 来源:热带医学杂志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流行性腮腺炎 描述流行病学方法
-
描述: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以学生(71.11%)和幼托儿童(16.15%)为主。结论加强人群健康教育和疫情监测,提高重点人群疫苗接种覆盖率,是预防与控制流行性腮腺炎的主要措施。
-
重庆市北碚区出生缺陷人群监测及一级干预模式分析
-
作者:
罗小渝 刘旭春 来源:中国计划生育和妇产科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出生缺陷 监测 干预 分析
-
描述:术服务网络为基础的三级出生缺陷人群监测干预体系,获得了我区出生缺陷监测和一级干预的相关数据,探讨了一条由计划生育服务网络为依托的出生缺陷人群监测和干预模式。通过上述模式监测到北碚区2005~2009年出生缺陷发生率波动在5.5‰~3.32‰之间;出生缺陷排前三位的是先天性心脏病(27.91%)、唇腭裂(19.77%)、多指(12.79%);出生缺陷发生率农村多于城市(67/19,P<0.05)。结论利用计划生育三级服务网络进行系统的,长期的,动态的出生缺陷人群监测和综合干预,使出生缺陷监测与干预更直接、广泛、全面。出生缺陷监测干预的重点在农村。
-
2006-2010年重庆市北碚区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流行情况分析
-
作者:
张莉 来源:热带医学杂志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 流行病学分析 发病率
-
描述:(58.68%)和农民(10.42%)为主。结论北碚区AHC防控关键时期在5-7月,防控重点对象是男性、学生和农民,中学校为重点地区,加强健康教育宣传,发生疫情后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是防控AHC暴发流行的关键。
-
重庆市合川区2010年死因流调分析与疾病控制研究
-
作者:
刘黔 唐孝富 来源:中国健康月刊·B版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死因流调 分析 疾病控制 公共安全 干预研究
-
描述:调分析结果看,死因以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和伤害为主。因此,应加强死因监工作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管理和督导,加强伤害等的监测,及时发现疾病谱的变化和致命因素的危险,针对性地制定相关干预措施。
-
重庆市涪陵区2家医院201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
作者:
黄华 彭其胜 胡海波 来源:中国药房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药品不良反应 报告 分析 监测 统计分析
-
描述:感染药引发的ADR例数最多,有58例(占28.86%);注射剂及静脉滴注给药途径最易引发ADR,各占85.57%、84.58%;ADR累及器官或系统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为常见,有63例(占26.81%);严重的ADR有6例(占2.99%);好转162例,治愈39例,无死亡病例。结论:临床应加强ADR监测工作,尤其应把握抗感染药的使用指征,减少ADR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