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期刊 报纸 人物 动态新闻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8)
按栏目分组
北碚区图书馆 (6)
合川区图书馆 (1)
荣昌区图书馆 (1)
按年份分组
2016(2)
2015(1)
2012(1)
2009(1)
1984(1)
1982(1)
1981(1)
按来源分组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8)
相关搜索词
重庆市北碚区入侵植物区系特征与成灾机制研究
作者: 齐雪丹 杨柳 邓洪平 付玉凡 严桧 丁艳霞 邹建平  来源: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北碚区  入侵植物  区系特征  成灾机制  危害性 
描述:布类型,入侵植物种大部分来源于美洲;3该区入侵植物的成灾机制主要表现在简单脆弱的生境、便利的交通及热带性植物区系环境等方面.
北碚缙云山黛湖水域的鼓藻类植物初报——重庆藻类植物区系的研究
作者: 钟肇新 谭明初 包少康  来源: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份:198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鼓藻  黛湖  中带藻科  缙云山  新月藻属  生态分布  藻类学  水生维管束植物  污水生物  Alternanthera 
描述:5种鼓藻类植物中,有库津新月藻、宽带鼓藻、凹顶鼓藻、角丝鼓藻、裂开圆丝鼓藻、以及鼓藻属、角星鼓藻属和微星鼓藻属的一些种,可作为微污水生物带的指示植物,因而肯定了黛湖是目前污染较轻,水质比较清洁的一个水库。作者等在报告的最后,提出了今后应加强缙云山的全面保护措施和应重视重庆地区藻类植物研究的建议。
重庆市北碚区入侵植物区系特征与成灾机制研究
作者: 齐雪丹 杨柳 邓洪平 付玉凡 严桧 丁艳霞 邹建平  来源: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北碚区  入侵植物  区系特征  成灾机制  危害性 
描述:主要为世界分布类型、 热带分布类型, 入侵植物种大部分来源于美洲; ③该区入侵植物的成灾机制主要表现在简单脆弱的生境、 便利的交通及热带性植物区系环境等方面.
北碚缙云山黛湖的鼓藻类植物续报——重庆藻类植物区系的研究(二)
作者: 谭明初 钟肇新 包少康 王明书  来源: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份:198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鼓藻  黛湖  区系成分  新月藻属  热带成分  缙云山  分类单位  藻类学  角星  植物地理学 
描述:污水带和乙型中污水带的指示植物;(2)角星鼓藻属的一些种,特别是四角角星鼓藻和伪四角角星鼓藻,为黛湖浮游鼓藻的优势种:(3)在黛湖中有近10种热带鼓藻,这是一个值得注意的事实,它将有助于了解黛湖鼓藻区系的形成与发展过程.
重庆市北碚区入侵植物现状及防治对策研究
作者: 杨柳 齐雪丹 邓洪平 严桧 丁艳霞 邹建平  来源: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北碚区  入侵植物  危害程度  防治对策 
描述:anthera philoxeroides、小白酒草Conyza canadensis和落葵薯Anredera cordifolia危害程度最为严重;其中歇马镇有入侵植物种数33种,危害程度最为严重.
荣昌大坝村主要植物群落和植物种群格局分析
作者: 郑燊 杨蓉 龙伟  来源: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植物数量分析  物种多样性  植物群落  种群格局分析 
描述:在对重庆市荣昌县吴家镇大坝村植被调查的基础上,通过对调查数据的统计、运算、分析,从而实现群落种类组成分析、群落多样性分析、种群分布格局分析等内容.结果表明该地区群落类型单调,物种多样性较低,需要加强林木抚育,增加乔木物种,改善林地结构.
北碚迈氏轮海绵(Ephydatia meyeni Carter)生物学的初步观察
作者: 苏良栋  来源: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份:198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淡水海绵  紫稍花  淡水水域  生态方面  多细胞动物  耐污能力  胡经  北都  指示生物  Carter 
描述:.F.wu)两人于1927~1932年在北京{博物学杂志》上发表过一些文章。秉先生(1949)写过一本通论海绵的小册子。以上的报导,有的列出了我国淡水海绵的名录和分布,或在形态分类方面作了工作,而在个体生态方面描述不多。
山地校园外部环境景观设计:重庆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合川校区为例
作者: 詹光惠 张建林  来源: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山地校园  景观设计手法  景观特色塑造 
描述:针对山地校园及其空间特性,提出了山地校园外环境的特色空间设计原则和具体空间塑造手法,并以重庆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合川校区外部环境景观设计为例,从校园与山体的关系入手,形成合理的景观序列、功能分区和交通游线系统,并充分利用原有地貌、水体、植物塑造特色外部空间,对山地校园景观构建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