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潼南培育出抗旱耐荫大豆新品种
-
作者:
邓力 李云喜 来源:山西农业:村委主任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抗旱能力 新品种 大豆 耐荫 培育 潼南县 重庆市 农作物
-
描述:重庆市潼南县去年在丘陵中台位地和高台位地套种的12600亩大豆新品种“9923”,在遭受百年干旱其他农作物大面积减产甚至绝收的情况下,却表现出了特别强的抗旱能力,喜获丰收,项目区农民不但没减产,反而增收370多万元。[第一段]
-
永川紫云英种植情况与发展思考
-
作者:
任善辉 黄秀芬 来源: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紫云英 种植历史与现状 必要性 可行性 发展思路 规模
-
描述:云英的发展思路是各级党政重视,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做好布局规划,搞好技术服务,抓好综合利用,不断开拓市场。发展规模为近期2000 hm~2、中期3000 hm~2、远期5000 hm~2。
-
大渡口培训我县农村科技带头人
-
作者:
李道洪 来源:忠州报巴国周末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本报讯(记者李道洪)昨日,在东溪镇礼堂,该镇翠屏村、兴旺村和天堑村200多名蔬菜种植户聆听了一次蔬菜种植培训。“番茄市场价格好,挂果期长,在后期要注意追肥。”来自大渡口的高级农艺师吴玉久针对城郊蔬菜特点,回答了蔬菜种植户所提出的问题。据悉,大渡口这次共有5名技术人员到东溪镇培训农民蔬菜种植技术,下周
-
重庆永川无公害梨病虫害综合控制技术
-
作者:
吴平原 来源:中国南方果树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重庆永川 梨木虱 综合控制技术 沫蝉 黑星病 梨大绿蚜 轮纹病 梨网蝽 氟氯氰菊酯 永川市
-
描述:验收。梨已经成为永川几万农民的经济支柱。笔者从1997年开始在黄瓜山从事农业生产技术推广,多年来对包括梨在内的农作物病虫害进行了较细致的观察,2002年开始指导广大果农进行无公害梨生产,对黄瓜山
-
涪陵金帝工业集团联手湖南华裕打造安裕亚麻产业
-
作者:暂无 来源:毛麻科技信息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亚麻产业 湖南 工业 涪陵 劳动力就业 洞庭湖区 品种优化 深度开发
-
描述:地处洞庭湖区的湖南安乡县安裕乡经过几年的摸索,在亚麻品种优化,水田和旱地种植以及加工和深度开发上取得了重大突破。2006年全乡已发展亚麻种植面积13000余亩,并加工亚麻原茎5700余t,打成麻700余t,开松麻1000余t,解决当地剩余劳动力就业几百人,使2万麻农每年增收700多万元。
-
重庆永川黄瓜山梨特点与地理标志保护
-
作者:
吴永夏 来源:安徽农业科学杂志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黄瓜山梨 地理标志保护 重庆永川
-
描述:从永川黄瓜山梨的种植历史、生产的自然环境和栽培管理技术三方面介绍了重庆永川黄瓜山梨的地理标志特征;分析了重庆永川黄瓜山梨实施地理标志保护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
-
潼南农事精算加减法
-
作者:
张乃玉 汪玉刚 来源:今日重庆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加减法 精算 农事 统筹城乡 专题采访 劳务输出 工业园区 产业支撑
-
描述:8月21日—23日,本刊记者来到潼南县就统筹城乡的基础工作做专题采访,内容涉及总体思路,农村种植业、劳务输出、工业园区、产业支撑等。潼南县在统筹城乡实践中主要优势在哪里?通过这一组报道或许能得到些许启示。
-
重庆大渡口区政府投资3亿建“宜居新城”
-
作者:
秦健 来源:中国建设信息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政府投资 渡口 山水园林城区 重庆 绿化景观建设 社区公园 景观大道 园林特色
-
描述:以树、林、江景为特色的义渡公园、聚集各类奇花异木的北引道景观大道、种植大量花草再配以绿色灌木的社区公园。昨日.记者从大渡口区政府获悉.该区今年将斥资3亿元.用于该区的生态绿化景观建设.将大渡口建成具有山水园林特色的“宜居新城”.在2008年争创国家山水园林城区。[第一段]
-
新重钢开建 鸟语花香中可炼钢
-
作者:暂无 来源:重庆晚报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本报讯近日,记者从重钢工程建设指挥部获悉,目前在此务工的农民工近2000人,其中长寿本地的占了一半,江南钢城建设已成为农民就业的聚集地。据悉,重钢搬迁已全面进入施工建设阶段,货物运输量近两万吨/天,生产主流程项目也进入厂房基础施工阶段,这为有组织的农民务工提供了机遇。(实习生杨莹)云集村民种植灵芝效
-
坚持走循环经济之路 促进蚕业可持续发展——重庆市渝北蚕区立体农业经营模式初探
-
作者:
胡万琼 来源:蚕学通讯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重庆市 可持续发展 循环经济 经营模式 立体农业 栽桑养蚕 农民收入 蚕区
-
描述:我区农村一项短、平、快的致富门路。2006年虽然遭遇了百年不遇的特大旱灾,在许多农作物绝收或严重减产的情况下,全区养蚕仍然达3.1万张,蚕农茧款收入1700万元,比上年增加22%,在大灾之年为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