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期刊 报纸 人物 动态新闻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106)
按栏目分组
大渡口区图书馆 (106)
按年份分组
2016(5)
2015(4)
2014(7)
2013(4)
2012(9)
2011(6)
2010(4)
2009(7)
2008(6)
2007(3)
2006(3)
2005(4)
2004(6)
2003(1)
2002(3)
2001(6)
2000(1)
1999(5)
1998(3)
1997(4)
1995(2)
1994(1)
1993(2)
1991(4)
1990(3)
1989(2)
1987(1)
按来源分组
重钢技术(106)
相关搜索词
重钢4100mm中厚板厂热矫直机能力分析
作者: 肖彪  来源:重钢技术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矫直机  力能参数  压下量 
描述:本文介绍了重钢4100mm中厚板厂热矫直机的生产现状,通过校核矫直机的主要力能参数,说明了限制矫直机能力发挥的关键点,并根据简化的矫直模型,提供了压下量、矫直力和矫直扭矩的计算方法。
重钢一烧消化炼钢污泥的实践
作者:暂无 来源:重钢技术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炼钢污泥  实践  优化  烧结矿 
描述:简要介绍了国内炼钢污泥利用工艺.以及重钢一烧污泥打水稀释后用于生石灰的消化技术的实践与优化,烧结矿强度和粒度组成得到改善,强化烧结过程,基本消除烧结矿中“白点”问题.取得较好生产效果。
重钢五高炉炉渣脱硫能力影响因素的浅析
作者: 杨玻  来源:重钢技术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脱硫  数学模型  分析  措施 
描述:本文通过对重钢五高炉相关生产数据的收集,建立高炉渣脱硫数学模型。并对炉渣脱硫能力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据此提出提高炉渣脱硫能力、改善铁水质量的一些有效技术措施。[著者文摘]
重钢烧结R系列试验研究
作者: 肖华高 李向东  来源:重钢技术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碱度  烧结矿  质量  烧结试验 
描述:本文介绍了重钢烧结碱度对烧结矿质量影响的试验研究,通过试验,找出了现有重钢烧结生产条件下,保证质量不降低的最适宜的烧结矿碱度值范围为1.8-2.0,且最佳碱度值为1.9。
重钢高炉喷煤合理烟煤配比的探讨
作者: 张勇 幸晓均  来源:重钢技术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烟煤  配比  探讨  烟煤配比  高炉喷煤  重钢  固定碳含量  生产条件  置换比  燃烧性 
描述:文章介绍了通过建立原煤的固定碳含量与置换比、置换比和焦比相互关系的模型,并结合煤的燃烧性进行了探讨.得出在重钢目前的生产条件下.烟煤配比以52.4~63.6%为宜。[著者文摘]
重钢前脱硫铁水罐处理实践
作者: 卢光萍  来源:重钢技术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前脱硫  铁水罐  砌筑  维护  炼铁  耐火材料  设备配置 
描述:本文分析了重钢股份公司采用铁水罐实施铁水前脱硫工艺后,影响铁水罐正常运转的主要因素。并对实施铁水罐砌筑、维护处理新工艺及采用新型耐火材料和设备的优化配置等主要改进措施的生产实践及效果进行了阐述。
重钢钢包滑动水口漏钢的因素分析与改进措施
作者: 胡兵 王六五 何洪霞 何维祥  来源:重钢技术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滑动水口  钢包  漏钢 
描述:本文对影响钢包滑动水口系统漏钢的各种因素进行了分析,并制定了相应的改进措施,通过改进,重钢钢包滑动水口漏钢事故得到有效控制,促进了炼钢生产的稳定进行。
重钢七厂炉外精炼装置选型分析
作者: 余忠元 周远华  来源:重钢技术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装置  选型  RH  LF  VD  炼钢  炉外精炼 
描述:综述国内外炉外真空精炼主要方式和冶金功能,以及应用状况。结合重钢七厂生产实际,分析选用HR与LF+VD两种装置的优劣,认为选用LF+VD装置为宜。
重钢新区提高转炉煤气吨钢回收量途径探讨
作者: 王又耘 傅丹  来源:重钢技术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转炉煤气  提高回收  利用途径 
描述:重钢长寿地区从投产并实现转炉煤气回收利用后,在只有2#高炉生产期间,转炉煤气回收量从最初吨钢33m3逐渐提高到99.69m^3,随著生产规模扩大后(1#高炉、3#高炉相继投产),转炉煤气吨钢回收量就
重钢80tKR铁水预处理“人工计算脱硫”工艺的探索
作者: 陈进 张杰新 牟川  来源:重钢技术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铁水脱硫  KR法  “人工计算脱硫” 
描述:重庆钢铁股份公司第二炼钢厂基于80tKR脱硫设备和工艺特点,自主研发KR“人工计算脱硫”脱硫工艺。应用结果表明,KR“人工计算脱硫”脱硫工艺不仅满足了重钢新区“一罐制”模式下的生产节奏要求,同时降低了职工的劳动强度,真正实现了“人工计算脱硫”脱硫,取得了良好的技术和经济效果。
上页 1 2 3 ... 8 9 10 11 下页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