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碚努力建设重庆主城北部重要商圈
-
作者:
黄继全 来源:决策导刊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
-
描述:改革开放30年来,北碚商贸流通产业发生了巨大变化。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1978年的7305万元增加到2007年的43.81亿元,增长59倍;商品销售总额从1.81亿元增加到60.69亿元,增长33倍;餐饮服务业零售额从1407万元增加到5.24亿元,
-
校区合作推动涪陵经济社会发展
-
作者:
朱景发 来源:重庆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高等职业教育 校区合作 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
描述:职业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重庆工贸职业技术学院与涪陵区人民政府开展校区合作,探索职业教育与涪陵区经济发展的内在联系,职业教育与区内各行业、企业发展之间的运行规律、运营机制和实现途径,建立了系统结构更加科学、功能更加协调的工作机制,推动了涪陵经济的和谐快速发展。
-
深化城乡统筹 扎实推进新型社区建设:重庆市合川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调查
-
作者:
陈大坤 周红炉 来源:重庆行政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农村社区建设 农村社区发展 新型社区建设 重庆市 城市社区 社区文化 合川 建设用地 新农村建设 土地流转
-
描述: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举措,其意义在于引导农民集中居住,节约投资和整合土地资源,更有效地利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让广大农民享受到改革开放与现代文明的发展成果,提高农民的生产生活水平。党的十七大提出:要把城乡社
-
金融危机下发展职业教育推进重庆沙坪坝区经济社会新发展
-
作者:
柏雯娟 来源:科海故事博览(科教论坛)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职业教育 经济社会 改革发展
-
描述:职业教育在我国是伴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而逐步发展起来的,在当前社会经济迅猛发展,改革日益深入的背景下,"博士硕士不稀罕,高级技师一将难求"的消息也不再是新闻.如何探索出在新的社会经济条件下利用职业教育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对于产业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
铜梁打造健康活力之都
-
作者:暂无 来源:当代党员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健康文明 铜梁县 公共卫生服务 生活方式 先进单位 健康生活 组合拳 县城
-
描述:铜梁县以“耕种文化”建设为载体,城乡公共卫生服务为平台,积极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打造健康活力之都,先后获得国家卫生县城、市级文明县城创建先进单位等荣誉。为进一步倡导健康生活、打造活力之都,全县切实加强“1345”规划建设,即为实现“健康铜梁”这一目标,依托三个品牌,利用四套组合拳,做好五项工作:
-
农商行:支持农业产业化促潼南发展
-
作者:暂无 来源:农家科技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农业产业化 化促 “三农” 协调发展
-
描述:为了践行服务三农基本宗旨,充分发挥农村金融主力军作用,重庆农商行上下联动,以支持农业产业化为抓手,推动潼南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发展。2009年3月,为支持潼南经济社会发展,农商行总行与潼南县政府签订了授信30个亿的战略合作
-
锐意改革 勇于实践 推进“四化”建设——万盛区工商分局“四化”长效机制建设探索
-
作者:
重庆市工商局"四化"长效机制建设研究课题组 来源:中国工商管理研究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万盛区 工商行政管理 停征 传统管理 服务型转变 工商部门 个体工商户 行业分类 巡查工作 市场主体
-
描述:重庆市万盛区地处重庆远郊,是远近闻名的历史老矿区。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矿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结构单一,下岗人员增多的深层次矛盾日益突出。随着工商沿袭三十年之久的"两费"停征,迫切需要加快工商行政管理由传统管理型向监管执法服务型转变。
-
渝北:打造“绿色宜居城区”
-
作者:暂无 来源:当代党员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城区 科学发展观 文件精神 对外开放 居住品质 公共空间 服务设施 绿色建筑
-
描述:重庆市渝北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314”总体部署和国务院3号文件精神,围绕打造重庆对外开放“第一门户”的总目标,大力提升居住品质、优化公共空间、完善服务设施,着力突出渝北特色,建设全国绿色建筑示范区,努力构筑生活舒适、环境优美、功能完善、繁荣和谐的宜居名区。
-
政府促“城校互动” 合力建“职教之城”:重庆永川区政府转变职能推动职教发展
-
作者:
邓盛泉 来源:中小学管理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政府 职业教育 城校互动
-
描述:重庆市永川区为了实现城校互动的职业教育发展战略,立足于政府职能的转变,在把整个城市作为大社区的层面上,建设大职教、大社会间的关系。同时,改变政府角色,政府从原来的管理者变成为学校发展提供服务的统筹者,从原来的领导者变成促进各界参与职业教育的引导者,为政校关系的进一步变革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