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大渡口报》上了解全区新变化
-
作者:暂无 来源:大渡口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本报讯(记者陈敏)“没想到大渡口的变化是如此之大,选择来这里创业没错。”近日,从外地到八桥镇八一村做小生意的龙远敏看了几期《大渡口报》后,对大渡口有了全新认识。今年初,经朋友介绍,龙远敏从外地来到八
-
市政协委员大渡口小组荣获市政协先进地区小组称号
-
作者:暂无 来源:大渡口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市政协三届五次会议第三次大会同时表彰了17个先进委员地区小组,市政协委员大渡口小组继2008年本届市政协第一次评选先进小组获奖后,这次在本届市政协第二次评选时再次荣获“先进市政协委员地区小组”称号。数据反映成绩认真履职调研勤市政协委员大渡口小组通过学习培训和组织视察、调研等形式,充分调动委员撰写提案
-
重庆市大渡口区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胜利闭幕
-
作者:暂无 来源:大渡口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区委书记盛娅农发表讲话区长方佳军发表讲话区人大常委会主任刘小秋发表讲话大会现场本报讯(记者樊华)2月17日,重庆市大渡口区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完毕各项议程,圆满完成大会预定的各项任务后
-
《大渡口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探秘》 系列之民间美术·麦草艺画
-
作者:暂无 来源:大渡口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起源:麦艺贴画,早在隋唐时期早就已成为皇家艺术品,从上世纪初,在大渡口兴起。工艺特点:麦草贴画结合了书画、雕刻、装饰的特点,既具有深后的传统文化内涵,又极具现代装饰性和欣赏性,具有综合艺术价值。在
-
《大渡口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探秘》系列之唢呐
-
作者:暂无 来源:大渡口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起源:唢呐最初流传于波斯、阿拉伯一带,在700多年前的金、元时代,传到我国中原地区后,流行于我国大江南北,是我国人民喜爱的运用最广泛的民族乐器之一。它常作为领奏乐器或与锣鼓或与笙结合演奏,也用于戏曲、歌舞等伴奏。特点:唢呐音量宏大,声音粗犷,宜于表现欢快、热烈、雄壮的乐曲和热烈奔放的场面,可以演奏技
-
宝贝别哭!大渡口大爱无边 宝贝加油!我们携手渡难关
-
作者:暂无 来源:大渡口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可爱的小辛烁。右图为区领导看望小辛烁本报记者/摄书记牵挂着他,区长牵挂着他,上至七八十岁的耄耋老人,下至五六岁的孩童,数十万大渡口人在牵挂着这名年仅三岁的白血病患儿……本报连续报道了小辛烁不幸患上白血病的消息后,连日来,本报编辑部热线爆棚,市民们纷纷为小辛烁送来祝福,他们纷纷表示原意捐款捐物,有的还
-
《大渡口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探秘》系列之跳磴石工号子
-
作者:暂无 来源:大渡口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起源:石工号子起源于原始时代,植根于现实生活,是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活活动中激发情绪、直抒胸臆、鼓动人心的艺术形式。是经过劳累筋骨后苦苦思索的精神结晶,是民间艺术的瑰宝。石工号子作为我国一种优秀的民间音乐文化,曲调优美动听,内容丰富多彩。跳磴石工号子起源于跳磴镇。跳磴镇历来石场居多,由于生存需要,跳磴
-
《大渡口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探秘》 系列之天葬坟的传说
-
作者:暂无 来源:大渡口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从前,有个刘老太婆在公民场附近经营的汤圆店。一天,一个阴阳先生在这里歇脚,将褡裢忘在店内。三年后,他又从这里路过,见褡裢里的都东西一样不少,银两丝毫未动。这阴阳先生觉得这位老太婆忠厚老实,准备报答她,于是指点了一块风水宝地作为老太婆的阴宅。这位老太婆死后,按照阴阳先生所说在那块地开了穴,埋葬那天,刚
-
《大渡口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探秘》系列之于式滴塑
-
作者:暂无 来源:大渡口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起源:于氏滴塑工艺起源于清朝末期,至今已有100余年历史。艺术来源于实践,于氏滴塑工艺的现实根据是“儿童玩沙”。工艺特点:于氏滴塑工艺指采用泥沙、水泥为原材料,用水调和后堆滴逐渐灵骨的特性,通过相应的建筑程序:写生—绘图—设计—地基建设—安装预制构件,一滴一滴,循序渐进,塑造出形态各异、栩栩如生,融
-
大渡口区食药监分局采取措施贯彻落实打击餐饮环节和保 健食品中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工作
-
作者:暂无 来源:大渡口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1、什么是被膜剂?在某些食品表面涂布一层薄膜,不仅外表明亮、美观,而且可以延长保存期。这些用于食品外表涂抹,起保质、保鲜、上光、防止水分蒸发等作用的物质称为被膜剂。水果表面涂一层薄膜,可以抑制水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