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期刊 报纸 人物 动态新闻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涪陵“养颜”秘笈
作者: 李开云  来源:城乡统筹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涪陵  养颜  三峡库区  交汇处  文化 
描述:涪陵,地处长、乌两江交汇处,为重庆主城连接渝东南、渝东北片区的重要经济走廊和交通要冲,三峡库区腹心地带“半淹之城”。因城区地势陡峭、四面环山,素有“小山城”之称。“码头文化”、“地摊文化”凸显涪陵鲜明的人文特征
川东南涪陵泰来地区长兴组岩性圈闭识别研究
作者: 刘旭 李文超  来源:科技风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沉积相  响应特征  储层  圈闭 
描述:地震响应特征;最后依靠地震相分析来刻画圈闭边界,再结合波阻抗反演、瞬时相位、均方根振幅及其它地震属性等研究,在涪陵二维地震工区识别出早期台缘相带圈闭-泰来岩性圈闭.
基于FLAC的北碚滑坡稳定性及防治措施分析
作者: 李岩 武磊 李海平  来源:公路与汽运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公路  滑坡  快速拉格朗日分析法  变形机制  稳定性分析  抗滑桩 
描述:在滑坡稳定性地质宏观判断基础上,利用快速拉格朗日分析法(FLAC)对北碚滑坡天然状态和暴雨状态下的稳定性进行模拟分析;通过建立数值计算模型和选取合理的计算参数,模拟滑坡体天然状态和暴雨状态下的塑性区特征分布和发展趋势;综合分析模拟结果,提出了合理的治理方案。
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问题研究:基于对重庆市北碚区新生代农民工的初探
作者: 杨欣 冯光隆 姬瑞丽  来源:管理观察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新生代农民工  市民化  和谐 
描述: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新生代农民工表现出一些新的特征,也面临一些新的矛盾和问题。解决好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问题,有利于提高社会生产力,促进“三农”问题的解决以及社会的和谐稳定。
新牛代农民工市民化问题研究:基于对重庆市北碚区新生代农民工的初探
作者: 杨欣 冯光隆 姬瑞丽  来源:管理观察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新生代农民工  市民化  和谐 
描述: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新生代农民工表王见出一些新的特征,也面临一些新的矛盾和问题。解决好新生代衣民工市民化问题,有利于提高社会生产力,促进“三衣”问题的解决以及社会的和谐稳定。
重庆市涪陵区图书馆免费开放的统计分析
作者: 杨东  来源:重庆图情研究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免费开放  图书馆  重庆市 
描述:通过对重庆市涪陵区图书馆2009年前三季度免费开放资金投入、免费办理读者证、读者流量的统计,对免费开放后图书馆工作所呈现出的新特征进行分析,并提出了推动免费开放的具体措施。表3。
基于信息量模型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研究:以重庆市涪陵区为例
作者: 柳依莎 杨华  来源: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  信息量模型  地理信息系统  空间分析  涪陵区  重庆市 
描述:山生态控制区以及境内人口密集的城镇建设区,中度以上危险区域主要分布在北部沿江新妙镇、石沱镇、珍溪镇;西南坪上的北部高山区;沿乌江江南城区和白涛片区以及武陵山的南部地区等,这些沿江、沿河区域由于复杂的地质构造、地形特征以及不良的人为活动,其地质灾害的危险性明显高于地势平坦地区。
重庆涪陵焦石片区岩溶发育规律及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 吕玉香 胡伟 周军  来源: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岩溶  发育规律  影响因素 
描述:本区岩溶组合形态分为垄岗谷地中山、垄脊槽谷低—中山、岩溶峡谷中山、溶丘谷地低山四种类型。岩溶洞穴主要分布在卷洞河流域、包鸾河流域、乌江干流、长江干流。岩溶发育分布特征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碳酸盐岩岩性组合是其物质基础:区域构造及新构造运动是其影响因素。
基于农户行为响应的农村居民点整合模式探析:以重庆市合川区兴坝村为例
作者: 赵帅华 王成 李晓庆 王利平 蒋福霞  来源:资源科学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行为响应模型  农村居民点整合  参与式农村评估  不同类型农户 
描述:资源特征、住房情况与生计发展意愿分析不同类型农户的响应程度,根据不同类型农户农村居民点响应程度的差异凝练出兴坝村农村居民点的4种整合模式:农业发展型整合方式、兼业型整合方式、非农发展型整合方式和保留型整合方式。
重庆荣昌诱发地震区精细速度结构及2010年M_L5.1地震序列精确定位
作者: 王小龙 马胜利 雷兴林 郭欣 王强 余国政 勾宪斌 桑原保人 今西和俊 蒋霞东  来源:地震地质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诱发地震  速度结构  接收函数反演  双差定位  荣昌 
描述:分布,震源深度集中在2km附近,与主要储藏层及注水井深度吻合,初步认为该地震序列为注水活动所诱发的构造地震活动。文中获得的精准的速度结构及地震空间分布对于进一步深入研究震区深部地质构造特征、注水诱发地震的机理等具有重要意义。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