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地城市热岛效应的遥感研究:以重庆市北碚区为例
-
作者:
李成范 刘岚 来源:测绘工程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LandsatTM 土地利用 归一化植被指数 热岛效应
-
描述:分布不均匀;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对热岛效应的影响不同,建筑、道路广场和未利用地等影响较大。
-
开展农村“两换”试点 推进沙坪坝区全域诚市化
-
作者:
欧泽章 来源:重庆行政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沙坪坝区 城市化 土地流转 规模化经营 农村 宅基地使用权 承包地经营权 集约化经营
-
描述:重庆市沙坪坝区在全市率先提出了全域城市化概念,实现全域城市化目标的关键是土地流转,有效举措就是实现土地规模化经营,其突破口就是两换——通过农民宅基地使用权换住房、农民承包地经营权换社保的方式,把农民分散使用的土地通过向当地土地托管中心流转而集中一起,依法实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和农民集中居住。
-
以生物农业技术推动有机农业发展:—重庆市涪陵区清风村新三农模式纪实
-
作者:
李咏 来源:中国乡镇企业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生物农业技术 有机农业 新三农模式 可持续发展
-
描述:”。该基地以农业生物技术为推动,与村民组成利益共同体——重庆市涪陵区“农大夫”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融合了土地、劳动力、资金、
-
国土资源部奖励铜梁新增建设用地计划40公顷
-
作者:
王巍 来源:重庆国土房产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国土资源部 建设用地 铜梁县 奖励 土地执法 一等奖
-
描述:最近,铜梁县在全国土地执法百日行动中的工作成效显著,国土资源部被评为一等奖。国土资源部特别奖励其2008年度新增建设用地计划40公顷。
-
红岩精神铸检魂 开拓创新谱新篇:重庆市沙坪坝区人民检察院
-
作者:暂无 来源:人民检察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人民检察院 沙坪坝区 红岩精神 重庆市 巴渝文化 教育工作者 高等院校 抗战文化
-
描述:沙坪坝区人民检察院座落在重庆歌乐山下、嘉陵江畔的沙坪坝区。全区40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云集了19所高等院校,89万常住人口中有30多万学生和8万多科技教育工
-
新形势下永川现代蚕业发展的思考
-
作者:
黄建坤 来源:中国蚕业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现代蚕业 产业化 规模化 综合利用
-
描述:新形势下蚕桑产业须在发展理念、工作方法、生产规模、组织化程度、技术服务、经营方式、联结机制等方面有新的突破;要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和资源利用率;实现传统蚕业向现代蚕业的转变,实现蚕业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的统一.
-
重庆市农村劳动力现状与良种良法示范推广策略初探:以永川区调查为例
-
作者:
黄世龙 周翼梅 张晓春 唐生佑 余国东 李德万 来源:农业科技通讯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农村 劳动力 良种良法 推广策略
-
描述:通过对永川区农村劳动力就业转移总体情况和农村留守人口现状抽样调查分析,提出了深化农业科技推广体制改革,创新土地流转模式、促进现代农业发展,以粮油高产创建活动为载体、示范推广优良品种及科学栽培技术的良种良法推广策略。
-
深化城乡统筹 扎实推进新型社区建设:重庆市合川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调查
-
作者:
陈大坤 周红炉 来源:重庆行政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农村社区建设 农村社区发展 新型社区建设 重庆市 城市社区 社区文化 合川 建设用地 新农村建设 土地流转
-
描述: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举措,其意义在于引导农民集中居住,节约投资和整合土地资源,更有效地利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让广大农民享受到改革开放与现代文明的发展成果,提高农民的生产生活水平。党的十七大提出:要把城乡社
-
铜梁切实推进低收入群众住房保障工作
-
作者:
王巍 来源:重庆国土房产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住房公积金 保障工作 铜梁县 低收入 廉租房建设 贷款风险准备金 群众 保障资金
-
描述:铜梁县2009年至2011年廉租房保障规划为:将廉租房建设保障资金纳入县财政年度预算安排、住房公积金增值收益在提取贷款风险准备金和管理费用之后全部用于廉租房建设、土地出让净收益用于廉租房保障资金
-
铜梁农村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的分析与思考
-
作者:
欧升平 王巍 游华丽 王巍 来源:重庆国土资源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资源节约型 农村建设用地 集约利用 环境友好型社会 铜梁 保护耕地 科学发展观 调控功能
-
描述:近年来,为切实贯彻科学发展观,积极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土地的调控功能,把“地根”和“银根”作为宏观调控的两大手段,强调尽可能少以牺牲耕地扩大建设用地面积为代价,从根本上少占耕地、保护耕地,切实解决当代人和子孙后代的生存和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