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涪陵计算机科学教育研讨
-
作者:
李柳柏 徐泽同 来源:涪陵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涪陵 教育 信息技术
-
描述:本文描述了坚持三类语言教育、加强涪陵师范学院计算机科学教育发展远程教育,创建信息技术研究所及信息技术职业学校等的必要性,同时强调了以教学、研究和产业相结合的精神,培养信息技术人才的观点。
-
争当茶业龙头:访重庆市新胜茶场场长、永川监狱监狱长祖峰
-
作者:
周小荣 贺东 来源:公民导刊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重庆市 茶场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抓住机遇 历史因素 产品结构 积极探索 与时俱进 发展状况 运行机制
-
描述:放思想、深化改革、与时俱进,积极探索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积极调整产业、产品结构,建立和培育既适合茶场实际又
-
关于涪陵区经济发展的若干思考
-
作者:
付启敏 黎亚梅 来源:涪陵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涪陵 经济结构 调整 经济起飞
-
描述:国内经济形势的发展和变化,使经济结构调整具备了紧迫性和必然性。围绕涪陵区三大产业结构的调整方向,必须努力构筑奋力拼搏创业、科技创新协作、聚财引智服务和可持续发展四大平台,实现涪陵经济新的振兴。
-
国企航母:重庆涪陵水利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
作者:
张忠新 来源:今日重庆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
-
描述:重庆市涪陵水利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是为适应国家投融资体制改革形势,加快水电产业发展及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步伐,经重庆市涪陵区人民政府授权的,涪陵唯一一家接纳国家开发银行授信贷款的投资主体。……
-
白鹤梁效应打造涪陵文化名片的思考
-
作者:
袁明媛 来源:涪陵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白鹤梁 涪陵 文化品位 文物资源
-
描述:白鹤梁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涪陵极其珍贵的文化遗产。它具有本土化、个性化、直观化的特征,是足以引起涪陵人自豪的文化标志、文化形象。开发白鹤梁文化,努力发展涪陵文化产业,是打造涪陵特色文化名片的重要举措。
-
推进荣昌现代商贸流通发展的探索
-
作者:
李长刚 来源:思考与运用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商业经济 荣昌县
-
描述:随着我国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流通业的发展,供求关系已发生变化,流通业的地位发生了根本性转变。它不再是生产决定消费的末端产业,而是从市场需求出发引导生产的“先导行业”,是社会繁荣程度的窗口,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晴雨表”,也反映国家
-
不平衡增长战略及涪陵区工业发展研究
-
作者:
唐爱群 吴刚 来源:涪陵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不平衡增长战略 涪陵工业 发展研究
-
描述:不平衡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形态,具有普遍性,它存在于任何社会和经济社会发展的任何方面、任何领域和任何发展阶段。以涪陵工业发展战略作实证分析,说明按工业行业制定与实施不平衡增长战略,可以使资源倾斜配置而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与升级,从而达到经济高速增长和效益最大化的目的。
-
重钢投资建设西部工业中心
-
作者:
李青 来源:中国矿业报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报纸 关键词: 西部工业 投资建设 重钢集团 大型模具 工业中心 项目市场前景 年销售收入 钢结构 模具市场 中国需求
-
描述:本报讯重钢集团公司近日宣布将在长寿晏家工业园投下18亿元,建设中国西部模具、钢结构工业中心。到2010年该中心建成后,重钢非钢产业的比重将由现在的20%上升到50%。据介绍,该工业中心规划用地
-
重钢建设公司靠钢材深加工延伸市场
-
作者:
张宗能 许继红 来源:中国冶金报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报纸 关键词: 钢材深加工 重钢 发电锅炉 东方锅炉集团 非标准结构 重庆钢铁集团 造船用钢板 H型钢 钢结构厂房 大连造船厂
-
描述:本报讯重庆钢铁集团建设公司把做大、做强钢材深加工产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今年1~5月实现各类钢材深加工量达1.276万吨,创产值1674万元,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8%和15%。预计全年的钢材深加工量可突破3.5万吨。该公司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等、不靠,凭借自身的设备和技术优势,不断探索钢材深加工的发展
-
重钢实施科技创新 企业效益大增
-
作者:
王显才 来源:中国冶金报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报纸 关键词: 企业效益 科技创新 重钢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主要工艺 低温冲击韧性 综合机械性能 科技项目 吨钢综合能耗 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
描述:重庆钢铁股份有限公司高度重视科技进步、技术创新在企业中的作用,通过广大科技人员的努力,运用科学技术解决生产经营中的实际问题,仅最近两年多,已为企业创造了数千万元效益,同时大幅度改善了主要工艺技术经济指标,使钢铁主业和非钢产业明显增强了竞争能力。自2001年开始,重钢把技术创新视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