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庆市涪陵区厚层软硬相间岩体失稳模式
-
作者:
黄波林 刘广宁 彭轩明 来源:工程地质学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厚层软硬相间岩体 平缓层状 中倾角层状 高倾角层状 破坏模式
-
描述:和坠落式崩塌.表明斜坡变形破坏地质力学模式与斜坡岩体结构之间存在着密切的成生联系.通过对不同倾角的斜坡岩体破坏方式研究,可以达到系统评价预测斜坡稳定性的目的;通过公路开挖对不同产状岩层可能造成灾害的预期,可以采用不同的预防措施,避免大型灾害的发生.
-
土地开发整理研究中的经济效益分析——以重庆市涪陵区荒田片区为例
-
作者:
陈敏 刁承泰 甘昭昭 李翠兰 王锐 来源: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土地开发整理 资源条件分析 经济效益分析 重庆市
-
描述:根据研究区的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以及土地利用状况,对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进行了资源条件分析和效益分析,并运用静态经济效益分析、动态经济效益分析和敏感性分析等方法对项目的经济合理性进行了论证与评价.
-
合川补骨脂药材HPLC指纹图谱研究
-
作者:
杨荣平 涂永勤 寿清耀 王宾豪 来源:重庆中草药研究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异补骨脂素 指纹图谱 中药材 黄酮类成分 评价指标 分离效果 检测波长 流动相 二级管 上控制
-
描述:中药材2006,29(12):1292-1294目的:建立补骨脂药材的指纹图谱,从整体上控制补骨脂药材的质量。方法:采用HPLC法,用二级管阵列进行检测,以补骨脂素、异补骨脂素和补骨脂黄酮类成分分离效果为评价指标,筛选流动相及检测波长。
-
旅游气候舒适度研究:以重庆市合川区为例
-
作者:
刘成 来源:安徽农业科学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旅游 气候资源 气候舒适度 合川区
-
描述:根据1978~2007年30年合川区的气象统计资料,采用旅游气候舒适度指标对其旅游气候资源进行评价.认为合川区风光秀丽,气候宜人,四季均可开展旅游活动,但最佳旅游季节是春秋季节,最佳旅游时间是4~5、10~11月.
-
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思考:以西南大学荣昌校区为例
-
作者:
吕朝周 罗艳芬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市场营销专业 实践教学体系 实践能力
-
描述:实践教学作为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渠道,着力提高实践能力。市场营销专业是一个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在实践教学中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研究认为应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保障、教学管理、教学评价等方面入手,构建和完善市场营销实践教学体系。
-
沙坪坝龙荫220kV输变电工程初勘特征
-
作者:
王伟 来源: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
描述:为了输变电工程能够安全地进行设计与建设,本论文通过野外踏勘与取样、室内实验测试分析等方法,掌握了勘查区岩土物理、力学性质、不良地质现象等基础之上,分析评价了场地工程地质的地基稳定性、地基持力层选择、地基承载力计算以及相关岩土力学设计指标参考数值。明确了该项目工程选址的合理性。
-
川东邻水-渝北地区石炭系古岩溶储层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
作者:
胡忠贵 郑荣才 周刚 陈守春 李爽 文其兵 来源:岩石矿物学杂志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石炭系 黄龙组 古岩溶 稀土元素 地球化学 川东邻水 渝北地区
-
描述:素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岩石结构、成分和不同溶蚀强度的岩溶岩及其胶结物的地球化学特征有显著差异,证明稀土元素的迁移、配分、富集和异常效应不仅可以判别岩溶过程中的流体性质和古水文条件,同时也可作为评价和预测古岩溶储层的重要标志之一。
-
重庆渝北御临河流域水体污染现状及防治对策
-
作者:
方俊华 刘海舰 翟俊 来源:重庆建筑大学学报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御临河 污染 防治对策
-
描述:御临河是位于三峡库区的一条较大的次级河流,根据的要求,必须进行御临河流域水环境污染治理.通过对重庆市渝北区御临河水环境污染现状调查与评价,分析了御临河水环境污染的原因,提出了御临河水环境污染防治对策.
-
[0图]涪陵页岩气田焦石坝区块富集机理与勘探技术
-
作者:
郭旭升 来源:北京:科学出版社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图书 关键词: 四川盆地 海相 油页岩 油气勘探
-
描述:本书阐述了其目前主产地区——焦石坝区块的特征,系统介绍了气田的勘探发展过程、勘探评价方法与技术,并结合勘探实践与探索,总结了中国南方海相页岩气形成富集规律,对海相页岩气勘探前景进行了展望。
-
重钢提高精粉率烧结技术研讨
-
作者:
李剑 张理全 陆震 龚艺杰 来源:重钢技术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烧结 精粉率 技术 研讨
-
描述:实验结果表明,随着精粉率提高,技术经济指标除烧结利用系数总体下降外。其他各项指标得到改善;技术评价表明,精粉率50%较优。精粉率40%次之。烧结生产精粉率最高达到45%。通过降低燃料配比、加强水分控制、改变烧结熔剂结构、保持返矿基本平衡,烧结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得到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