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期刊 报纸 人物 动态新闻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20)
按栏目分组
合川区图书馆 (6)
潼南区图书馆 (3)
荣昌区图书馆 (3)
涪陵区图书馆 (3)
铜梁区图书馆 (2)
沙坪坝区图书馆 (1)
永川区图书馆 (1)
万盛经开区图书馆 (1)
按年份分组
2014(1)
2012(1)
2011(2)
2010(3)
2006(7)
2004(3)
2002(1)
2001(1)
2000(1)
按来源分组
决策导刊(20)
相关搜索词
合川:崛起的重庆北部区域性中心城市:大城市建设高歌猛进
作者:暂无 来源:决策导刊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区域性中心城市  大城市建设  合川市  高歌  北部  重庆  街道办事处  历史文化  资源丰富  交通便利 
描述:合川地处嘉陵江、渠江、涪江汇合处,历史文化悠久,自然资源丰富,水陆交通便利,旅游资源独特,江城特色突出。全市幅员面积2356平方公里,辖27个镇,3个街道办事处,总人口152万。[第一段]
合川:崛起的重庆北部区域性中心城市:重庆北部交通枢纽基本建成
作者:暂无 来源:决策导刊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区域性中心城市  交通枢纽  北部  重庆  合川市  交通运输网络  历史性跨越  优先发展  交通工作  全民参与 
描述:近年来,合川市委、市政府把交通工作放在优先发展的重要位置,通过举全市之力,聚八方之财,全民动员,全民参与,实现了交通事业发展的历史性跨越,基本形成了以“三江、两线”为主体的水陆交通运输网络。[第一段]
荣昌交通辉煌“十一五”
作者:暂无 来源:决策导刊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十一五”期间  交通建设  荣昌  又好又快发展  2010年  经济社会  投资规模  建设规模 
描述:“十一五”期间,在荣昌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交委大力支持下,全县交通建设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截至2010年底,全县公路总里程达2266.561公里。促进了全县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全县交通建设总投资达13亿元,建设规模和投资规模创造了荣昌历史最好水平。
重庆市永川区 着力打造渝西医疗卫生高地
作者:暂无 来源:决策导刊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医疗卫生机构  永川  重庆市  医疗机构  卫生事业  健康水平  人民群众  卫生工作 
描述:近年来,永川区卫生事业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不断拼搏进取,锐意创新,人民群众健康水平进一步提高,各项卫生工作有了长足的发展。全区共有医疗卫生机构190个,其中三级甲等医疗机构1个,二级医疗机构7个,
积极推进涪陵城镇化进程 加快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
作者: 蒋大贤  来源:决策导刊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区域性中心城市  城镇化进程  涪陵区  中心城市建设  经济社会发展  统一规划  效能管理  城镇人口  城镇化战略  城镇化水平 
描述:镇化率达49%,比2000年提高11个百分点,超过全市平均水平4个百分点,城镇人口达到50万人:涪陵主城建成区面积达到32平方公里,城区人口39万人,分别是2000年的2.3倍和1.8倍,为把涪陵建成区域性中心城市打下了重要基础。
加速推进合川农村城镇化进程
作者: 杨安凯  来源:决策导刊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城镇化建设  农业  产业化经营  合川市  工业经济 
描述:加快城镇化进程是贯彻落实十六人和全国“两会”精神的重要举措,足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由之路。以下就如何通过加快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进而提升农业工业化水平,快速实现合川市农村城镇化战略目标谈两点粗浅看法。
2003年合川城镇建设成效显著
作者: 胡彬  来源:决策导刊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合川市  城市经济  基础设施建设  房地产业 
描述:一、城镇化进程稳步推进。全年城镇建成区面积扩大3.37平方公里,城镇人口增加5.3万人,城镇化水平提高18个百分点。到2003年末,全市建成区面积达到45.87平方公里,城镇总人口增加到58.8万人,全市城镇化率提高到40.41%。
沙坪坝区2004年农村工作思路
作者: 黎明  来源:决策导刊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重庆  坪坝区  2004年  农村工作  “三化”进程  农村经济  对外开放  农业产业化进程  市场体系建设 
描述:2003年沙坪坝区农业水利局认真贯彻中央、市农村工作会议有关精神,全面落实区委、区府提出的各项农村工作任务,在加快发展现代都市农业和开放型农村经济,着力发展生态农业和精品农业,加大农村基础设施投入,加速农村“三化”(城镇化、工业化、产业化)进程等方面狠下功夫。
理清潼南招商引资思路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
作者: 向和平  来源:决策导刊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招商引资  “十一五”时期  服务意识  跨越式发展  开放型经济  梯度转移  解放思想  潼南县 
描述:牢固树立“无外不富、无外不强”的开放意识,“放水养鱼、欲取先予”的战略意识,“你来投资、我来服务”的服务意识,摒弃一切不利于发展开放型经济的思想观念,破除一切不适应招商引资的条条框框,努力做到全县上下对招商引资思想上重视、工作上做实、观念上更新。在提高认识的基础上,当前要着重解决好四个问题,理清潼南招商引资思路。
“四个不动摇”确保铜梁粮食连续开年稳产增产
作者: 徐韵  来源:决策导刊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产为重点,确保了粮食产量、质量和收益连续7年同步增长。2009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89.65万亩,总产35.52万吨,超目标任务2.96%。其做法是坚持“四个不动摇”的工作措施。 坚持发展粮食生产不动摇,提高正确处理三大关系的能力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铜梁县针对粮食生产环境和条件发生重大变化,市场在农业资源配置中越来越起基础性作用,价值规律在粮食生产中越来越发挥导向作用的新形势,用新的思路、新的办法,提高正确处理三大关系的能力,研究和解决新阶段的粮食问题。一是正确处理结构调整与粮食生产的关系。一手抓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着力抓好优势农产品的区域布局:一手抓粮食生产,确保粮食安全,用产业调整优化作物内部结构,挖掘粮食增产能力,提高粮食综合生产力,为调整奠定坚实基础。二是正确处理农民增收与粮食生产的关系。坚持把提高粮食生产综合效益与促进农民增收有机结合,要求调整农业结构要在发展粮食生产和增加农民收入两个方面狠下功夫。要把粮食作为一个大产业对待,不断延长产业链条,提高粮食附加值,确保农民在每一个环节中能实实在在地增加收入,从而建立农民种粮收入稳定增长的长效机制。三是正确处理存粮于库与存粮于地的关系。改变过去单一注重存粮于库的意识,坚持存粮于库与存粮于地并重。粮食调控主要在于“库”,保障能力主要在于“地”。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基本农田这条“红线”决不能逾越;大力实施“沃土工程”,采取测土配方施肥、秸杆还田、增施有机生物肥,改良土壤结构,增肥地力,提高耕地品质。 坚持科技兴粮不动摇,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要真正确保粮食安全,必须改变仅靠面积增加总产的传统生产方式,把着力点转移到依靠科技,主攻单产,提高粮食生产综合生产能力上来。一是提高基本农田产出能力,确保粮食种植面积恢复性增长。首先,扩大复种面积。要选好种、育好苗,种好中稻,积极推广再生稻,扩大粮食复种面积;要充分利用临时耕地、田边地角、新建基地、25度以下荒坡,江河滩涂等发展豆类、红苕、玉米、马铃薯等优质杂粮,增加杂粮面积;千方百计杜绝耕地撂荒,大力开发冬闲田,提高粮食覆盖率。其次,加大土壤改良力度,重点抓好中低产田改造为高产稳产田,为保证粮食安全奠定基础。二是提高基础设施抗灾减灾能力。坚持不懈地开展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病险水库加固、渠道配套建设和工程改造,提高耕地旱涝保收能力。三是提高农业科技支持能力。大力实施种子工程,加快粮食作物新、优、专、特品种的引进、示范和推广工作,促进品种更新换代步伐;大力推广玉米、水稻、洋芋等地膜覆盖技术,提高稳产高产程度;大力推广“稻鳅双千”、“稻鸭共育”、免耕少耕、无公害生产、节本增效、病虫综合防治、测土配方施肥、增窝增苗等先进适用技术,提高粮食生产整体科技含量。四是坚持改革耕作制度。大力推广各种粮经结合、粮畜结合、粮渔结合、粮菜结合的高产高效、钱粮双赢模式,实现粮食生产与农民增收双赢目标。五是培育科技发展载体。加强基层农技推广队伍建设,把公益性服务与经营性服务分开;加大实用技术整合推广,积极开展“农业科技人员联系农户”活动,大力加强农民实用技术培训,不断提高劳动者素质。 目前,铜梁县蓄留再生稻面积达18万亩,测土配方施肥达80.1万亩,地膜全覆盖技术推广达5.5万亩,土壤有机质肥力提升项目实施达6万亩,实施病险水库加固、水利工程改造达140处,新增及改善有效灌溉面积2.31万亩,推广新型农用机具有1.2万台套,推广“稻鳅双千”、“稻鸭共育”等项目达12.7万亩,实施国土综合整治和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达2.9万余亩,农业科技人员联系农户达378户1237人,发放《农民实用技术手册》等资料27万余份,培训农民3万余人次。通过这些措施,粮食作物生产基本实现了高产高效模式栽培,平均单产提高21.7公斤。 坚持调整优化粮食产业结构不动摇,提高粮食比较效益和市场竞争力 发展粮食生产,必须坚持市场需求为导向,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和产业化经营的模式,优化结构调整,发挥比较优势,延长产业链条,不断提高市场竞争力。一是推进粮食生产布局区域化。铜梁县是重庆市粮食产粮大县。近年来,结合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大力推进优质稻产业带建设,形成区域板块规模优势,建成了一批优质商品粮生产基地。二是推进粮食生产优质化。以落实良种补贴为契机,积极引导农民推广优质粮品种,并不断根据市场需求调整品种定向。三是推进粮食生产标准化。严格生产技术规程,加强产地认证、农业投入品管理和质量检验检测,建立了一批优质水稻标准化生产示范区,积极开展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认证。四是推进粮食生产规模化。在粮食优势产区,积极探索规模种植模式,培扶种粮能手,发展种粮大户,建立专业镇、专业村、专业户,实行统一供种、统一良种补贴、统一播栽、统一技术指导,确保连片种植,规模开发,提高粮食规模效益和市场竞争能力。 目前,铜梁县建成水稻、玉米、麦类优质高产粮生产基地3个,基地面积达到20万亩.2009年落实良种补贴800多万元,获无公害农产品产地13个,绿色食品、名牌农产品、无公害农产品等27个,培植种粮大户364户。去年,经重庆市技术评估田间测产和验收小组评估,水稻万亩高产创建项目获优秀奖;玉米万亩高产创建项目获第二名;测土配方施肥项目获市第一名,土壤有机质肥力提升项目和“稻鳅双千”工程项目均得到上级部门和领导的充分肯定,重庆市“稻鳅双千”工程等3个项目现场会在铜梁召开。 坚持惠农政策不动摇,捉高种粮农民积极性 为恢复发展粮食生产,党中央、国务院出台了“含金量”相当高的一系列扶持政策,这是提高和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的重大举措。为此,一要加大政府宣传力度,做到家喻户晓,人人尽皆知;二要用足、用活、用好各种政策,落实责任制、检查督办制,确保惠农政策不折不扣落到实处,最大限度地发挥政策促进粮食生产的作用;三要制订促进政策落实的配套措施,建立粮食生产持续发展和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的长效机制。同时,强化农业执法意识,加大执法力度,加强农资管理和植物检疫。目前,铜梁县累计兑现种粮惠农资金上亿元,受益农户65.9万户(次)。2008年,开展农业执法活动20场(次),出动检查车50辆(次),参与检查人员200人次,检查种子、农药、化肥等经营户680户,抽查杂交水稻、杂交玉米等种子42批次,查处违法案件3件。 (作者系中共铜梁县农业局党组书记、局长)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