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期刊 报纸 人物 动态新闻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65)
按栏目分组
大渡口区图书馆 (65)
按年份分组
2017(2)
2016(16)
2015(5)
2014(8)
2013(10)
2012(17)
2011(7)
按来源分组
大渡口报(65)
相关搜索词
掌上大渡口助你拨通世界
作者:暂无 来源:大渡口报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我们要让世界关注大渡口,我们也能让大渡口连接世界。”无论是老住户,抑或是新移民,只要你打开手机上的“掌上大渡口”,便能收看到大渡口,收看到全世界!扫描二维码——在这里,大渡口的新闻和世界的新闻交错,巴山渝水和都市生活的魅力媲美。扫描二维码——在这里,新兴产业和品质生活共舞,投资消费和生活服务同在。
大渡口区职业教育服务地方 经济发展的调研报告摘要
作者:暂无 来源:大渡口报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快人力资源开发,推动我区经济结构转型可持续发展,这既是区委对我区职业教育发展的要求,也是职业教育肩负的历史使命。对我区职业教育服务地方经济的建议:一、统筹规划,创新办学模式,发挥政府对发展职业教育的指导职责。一是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制度保障。二是健全组织机构,提供组织保障。二、凝练
大渡口公园管理处活动时间表
作者:暂无 来源:大渡口报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为了持续开展密切联系服务群众活动,从而丰富市民的业余文化生活,提高市民的生活质量水平,大渡口区市政园林管理局决定将在大渡口区公园内“五一”劳动节前后,开展一系列文化娱乐活动,届时诚邀广大市民游客参与观看,具体时间安排如右:
我的大渡口创业经历
作者:暂无 来源:大渡口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1月15日星期三阴今天对我来说是一个特别的日子,到大渡口生活已经二十年了,我是一名来自重庆綦江小山村的农民工。二十年前的今天,为了生计,我和妻子离开家人和熟悉的生活,来到陌生的城市。记得到大渡口那天,下了车已经是傍晚了,看着万家灯火,车水马龙,我和妻子却感到十分迷茫,不知该往何处。刚到大渡口那段时间
关于大渡口安置房小区服务管理情况的调查报告(摘要)
作者:暂无 来源:大渡口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随着我区危旧改、城市房屋征收以及农村征地加快推进,安置房小区开发建设和投入使用的规模不断提升、速度不断加快,安置房小区的服务管理已成为全区上下、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一个重大民生问题,既直接关系安置群体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又关乎我区城市化进程的成败、社会和谐稳定,也是打造“新兴产业之区、品质生活之城”
大渡口区“门前三包”管理倡议书
作者:暂无 来源:大渡口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广大市民朋友们:大渡口是我们共同生活的家园,拥有美好的城市环境是每个市民殷切的期盼,净化家园、美化环境是每个市民应尽的责任。为进一步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深入开展好讲文明、树新风活动,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做起,用我们的自觉行动,创造一个干净、整洁、亮丽的生活品质之城。为此,
越来越好 居住在大渡口很舒心
作者:暂无 来源:大渡口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八旬老人肖英当记者看到肖英老人时,她正在社区广场锻炼身体。这位86岁高龄的老人,看起来精神矍铄。“别看我这把年纪了,身体好得很,一年到头感冒都很少有过。”肖英笑呵呵地说道。肖英是土生土长的大渡口人,一个人住在新一社区,说起如今的生活条件,尤其是大渡口的变化,什么城市变漂亮了、老百姓生活质量好了、医疗
我区所有村民都能读到《大渡口报》
作者:暂无 来源:大渡口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本报讯(记者陈敏)上周,八桥镇正式启动“区报镇”工程,由此,《大渡口报》已覆盖全区所有有阅读能力的农村居民。据了解,我区如此大规模地为村民订报,也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新创举。“让区报进入平常百姓家,这种情况很少见。”区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表示,政府为村民送报,是广大基层群众社会生活、经济生活中不可缺少
《大渡口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探秘》系列之跳磴石工号子
作者:暂无 来源:大渡口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起源:石工号子起源于原始时代,植根于现实生活,是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活活动中激发情绪、直抒胸臆、鼓动人心的艺术形式。是经过劳累筋骨后苦苦思索的精神结晶,是民间艺术的瑰宝。石工号子作为我国一种优秀的民间音乐文化,曲调优美动听,内容丰富多彩。跳磴石工号子起源于跳磴镇。跳磴镇历来石场居多,由于生存需要,跳磴
大渡口区重点优抚对 象医疗救助实施办法
作者:暂无 来源:大渡口报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一、保障对象(不含1-6级残疾军人)在乡和7-10级特困破产企业退出现役残疾军人;在乡老复员军人;“三属”(烈属、因公牺牲军人遗属、病故军人遗属);带病回乡退伍军人;“两参”人员。二、救助方式采用
上页 1 2 3 ... 5 6 7 下页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