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铜梁入围国际合作示范基地
-
作者:
潘经纬 来源:重庆与世界:下半月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铜梁 示范基地 国际合作 城市管理水平 最佳管理 县委书记 幸福感 投资者
-
描述:“最佳管理水平城市”、“最具幸福感城市”,铜梁的两张闪亮的名片,吸引着来自四面八方的投资者。铜梁县委书记魏寿明告诉记者,铜梁在半年的时间里,先后获得最具幸福感县城和最佳城市管理水平奖两块奖牌,是重庆市唯一获此殊荣的县城,凝聚着铜梁人民多年的心血和智慧。
-
大渡口区考察团来我区考察
-
作者:暂无 来源:南川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本报讯(记者周洁实习生陈烨枫)8月5日,大渡口区区长方佳军率考察团来我区,考察城市建设管理及景区开发工作。考察团先后前往金山大道、花山公园、南大街、东风路、半溪河、体育中心、规划展览馆等地实地察看
-
基于MIKE21的三峡库区涪陵段排污口COD扩散特征模拟及对下游水质的影响
-
作者:
李娜 叶闵 来源: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排污口 COD 三峡库区涪陵段 MIKE21
-
描述:水质下降影响最为严重.稳定后,日排污1 000 t以上的排污口使取水口附近COD浓度升为背景值的5.24倍,严重影响了下游城市的取水安全.
-
“二环”聚居区生态北碚首领三席
-
作者:
杨一一 来源:今日重庆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聚居区 旅游生态 品质生态 二环 规划 用地面积 主城区 大型 轨道交通 两江
-
描述:2011年11月7日,重庆市政府第113次常务会审议通过了主城区"二环时代"大型聚居区规划。这是一个重大的城市规划设计,也是城市未来发展的方向。北碚区歇马、水土、蔡家入围21个大型聚居区,已步入"二环时代"高速的建设发展通道。
-
重庆北碚老城区空间特色研究
-
作者:
徐忠 来源: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重庆 北碚 空间特色 空间句法
-
描述:城市空间特色是一个城市最魅力、最精彩的概括[1].北碚老城区空间特色要素是由有形的自然要素和物化的人文要素所构成,这些构成要素按照"空间句法"认知原理可分为"特色词汇"、"特色语句"、"特色段落"和"特色的章"这样逐级递升的一组符号信息,并依据"特色的法"来组织和建构.
-
中国重庆城市转型与发展论坛在渝举行知名专家学者为大渡口区转型支招重钢搬迁大渡口迎来战略转型良机抓住机遇破茧成蝶
-
作者:暂无 来源:重庆时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1、什么是被膜剂?在某些食品表面涂布一层薄膜,不仅外表明亮、美观,而且可以延长保存期。这些用于食品外表涂抹,起保质、保鲜、上光、防止水分蒸发等作用的物质称为被膜剂。水果表面涂一层薄膜,可以抑制水分
-
大渡口区房屋安全管理建议
-
作者:
高华 李智 艾妮 来源:合作经济与科技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大渡口区 房屋 安全管理
-
描述:房屋是人类生活的重要场所,其安全程度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每个人、每个家庭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但是,由于种种原因,造成房屋不安全隐患却不同程度地存在我们的空间里,因此进行城市房屋安全管理,保护原有
-
北碚:危棚改出一座宜居惠民城
-
作者:
阮晓芳 来源:城乡统筹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北碚区 宜居 中低收入者 城市形象 以人为本 结构调整 重庆市 工程
-
描述:危棚改造本就是一项以“宜居”为根本的民生工程。重庆市北碚区,他们胸怀群众,以人为本,以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改善民生、提升城市形象、促进结构调整为目的,鳞次栉比的高楼厂房,外塑形象,内润民心。这一场轰轰烈烈的民心工程,让更多中低收入者告别“蜗居”时代,圆了楼房梦。
-
基于GIS的重庆北碚城区地貌信息提取
-
作者:
李靖 贾亚男 来源:现代农业科技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地形 GIS 数字高程模型 重庆 北碚区
-
描述:利用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分析功能,通过对重庆市北碚城区1∶5万数字高程模型数据进行处理,提取了研究区有关坡度、坡向、地表曲率、地形起伏度等地形特征要素,并进行定位表达与特征统计分析,获得了对北碚城市地貌特征的定位与定量化的总体认识,为研究区的城市规划等研究提供更深层次的资料和依据。
-
学习型社会研究:以涪陵为例
-
作者:
王彩丽 樊鑫 来源:世纪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学习力 创新 知识 发展
-
描述:策指引下,重庆在"314"战略目标中提出,要率先在西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并把构建学习型社会作为其中的重要内容,充分显示了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重要性。在整个重庆学习型社会的建设过程中,一座座学习型城市的构建无疑成为必然要求。本文旨在通过对学习型城市的研究分析,为构建学习型涪陵贡献绵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