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期刊 报纸 人物 动态新闻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新重钢:打造可循环生态型钢厂
作者:暂无 来源:重庆商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十二月十八日,重钢长寿新区4.1米船板生产线整理作业,一位工人正在对钢板进行质检。重庆日报消息在造船业整体低迷下,重钢船用钢产销却逆市而上。12月18日,中国船舶工业集团与重钢集团就2013年采供合同达成协议,将全年采购后者船用钢约100万吨,双方贸易往来总金额约100亿元。重钢集团负责人表示,预
重庆转型艰苦一役:重钢大搬迁
作者: 吴红缨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本报记者吴红缨重庆报道最近,位于重庆大渡口的重庆钢铁集团完成历时三年的搬迁工程全面退出重庆主城。也是继首钢之后中国钢铁工业最大的环保搬迁工程。重钢老厂区将搬迁至距重庆主城65公里的长寿江南镇
重钢盘中异动提供套利机会
作者:暂无 来源:重庆晚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本报记者吴红缨重庆报道最近,位于重庆大渡口的重庆钢铁集团完成历时三年的搬迁工程全面退出重庆主城。也是继首钢之后中国钢铁工业最大的环保搬迁工程。重钢老厂区将搬迁至距重庆主城65公里的长寿江南镇
重钢集团环保搬迁项目启动
作者:暂无 来源:上海证券报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本报记者王屹有着百年历史的重钢集团搬家了。日前,重庆钢铁集团环保搬迁改造工程在重庆市长寿江南镇举行奠基典礼,这标志着重庆市“十一五”期间的一号特大工程———重钢战略大转移正式拉开序幕。据重钢集团有关负责人介绍,重钢搬迁总投资高达240亿元,新厂区总面积为5平方公里,将新建焦炉和3200米高炉。整
重钢搬迁片将建工业遗产展馆
作者: 周少诚 陶宏  来源:人民政协报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本报讯日前,记者从有关部门获悉,重庆市采纳政协委员建议,将“十里钢城”搬出主城区,同时决定在原重庆钢铁集团片建造一座工业遗产展览馆。据悉,年内重钢集团将由大渡口陆续迁往长寿,作为
大型重钢结构和风力发电机塔架生产项目落户石城
作者:暂无 来源:兵团日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本报石河子3月25日讯(记者王成光)3月20日,天津辉宏重钢结构有限公司与农八师、石河子市正式签约,这标志着总投资4亿元的大型重钢结构和风力发电机塔架生产项目落户石河子。据悉,天津辉宏公司是一家从事钢结构生产和钢材经营的大型企业。与农八师、石河子市签约后,该公司将在石河子开发北工业园区建设冷轧薄板
重钢高炉铁水泄漏 1公里外都能听到巨响
作者:暂无 来源:重庆商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本报讯5月12日,人大常委会主任狄文敏,副主任柏季康、王玉岭、潘晓林等率在会成员,视察重钢长寿新区和新材料一体化平场建设项目,对两项目建设给予了充分肯定。按照重钢的规划,今年8月底将建成400万吨
重钢搬迁工程启动
作者: 余新庆  来源:中国冶金报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报纸 关键词: 搬迁工程  重钢  现有设备  舞台  环境质量  主城区  三峡库区  重庆市  钢铁企业  连续推进 
描述:本报讯继首钢开始搬迁后,又一家老牌钢铁企业为城区环境质量的提升将搬出主城区。1月23日,重庆钢铁集团环保搬迁指挥部宣告成立,环保搬迁工程正式启动。根据规划。重钢集团生产主线将搬迁到地处三峡库区
重钢冷轧薄板厂成立
作者: 王显才 董应明  来源:中国冶金报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报纸 关键词: 冷轧薄板  重钢  工艺结构调整  作业区  准备作业  检修作业  产品结构调整  生产部  设计能力  调度室 
描述:,实行“两部一室”的“扁平化”管理,即厂部设生产技术部、设备部和办公室;生产部下设酸洗作业、冷轧和平整作
基于DEM的土地利用类型与地形因子关系研究:以重庆市永川朱龙花等6村为例
作者: 罗明良 罗静 王佑汉  来源:资源开发与市场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DEM  土地利用  地形因子  空间分布  朱龙花村 
描述:分布特征;朱龙花等6村海拔、坡度及坡向均值分别为345m、17.28°和271.25°(西坡);采用高程分带、坡度分级及坡向分类的方法能直观展示土地利用格局特征。耕地(水田及旱地)主要分布在低海拔的平原和丘陵上,阳坡面积大于阴坡,水田尤为突出。园地和林地主要分布在海拔低于400m的丘陵上,坡度小于15°,西坡和西北坡分布最多;草地主要分布在海拔200--500m的平原和丘陵上,坡度小于25。,各坡向均有少量分布;水域、水利建设用地、城镇村及工矿用地分布格局类似,主要分布在300--400m的丘陵上,坡度小于6°,东坡、东南坡分布较多;其他土地分布在海拔低于500m,坡度小于25°,西坡分布较多。从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角度看,该区域土地利用空间分布格局基本符合生态环境建设的要求,约有2.34hm2的耕地位于坡度大于25°的缓陡坡和陡坡上,应继续推行退耕还林、还草。研究结果表明,地形因子对土地利用的空间格局的影响较大;同一地形因子不同级别下的土地主导利用方式各异,土地利用类型的优势区域不尽相同。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