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国时期涪陵鸦片泛滥的成因与影响
-
作者:
屈杨杨 来源: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民国时期 涪陵 鸦片
-
描述:民国时期,涪陵鸦片种植、贩运猖狂,成为四川省乃至西南地区鸦片泛滥的重灾区,社会影响甚巨。涪陵鸦片的泛滥与当地的自然地理条件、鸦片利润丰厚、鸦片为军阀的主要财源有着直接关系,同时也造成了良田锐减、米价上涨、人口减少、票号发展等后果,涪陵鸦片的泛滥给涪陵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极大的伤害。
-
重庆市涪陵实验中学校
-
作者:暂无 来源:科学咨询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中学校 重庆市 实验 涪陵 在校学生 四川省 教职工 教委
-
描述:重庆市涪陵实验中学校创建于1991年,1996年四川省教委批准为省重点中学,1999年重庆市教委复查后确认为重庆市重点中学。学校现有教职工300余名,其中,市级骨干教师6人,90多个教学班,在校学生6000多名。
-
涪陵教育学院简介
-
作者:暂无 来源:中小学教师培训 年份:1993 文献类型 :期刊
-
描述:涪陵教育学院座落在四川东南翼长江与乌江交汇处——涪陵市三环路中段,地理位置优越,水陆交通方便。学院的前身涪陵地区教师进修校创办于1962年,1978年更名为涪陵地区教师进修学院,1984年正式定名
-
涪陵地区伏旱程度的实时定量评估
-
作者:
徐洪 潘建华 来源:四川气象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涪陵 伏旱 干旱指数 定量评估
-
描述:根据四川省气象台和涪陵地区的伏旱定义分析了历年来涪陵地区的伏旱情况,并引用一种可逐日计算的干旱指数对伏旱进行了实时评估,经比较这两种干旱定义除在极少数年份外均能得出完全一致的结果,这种实时干旱指数能很好地反映出伏旱的严重程度.
-
涪陵市蚕茧单产下降的原因与对策
-
作者:
刘兴诗 来源:四川蚕业 年份:199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涪陵市 单产 蚕茧收烘 八十年代 七十年 过渡地区 四川盆地 消毒 原因与对策 立体农业
-
描述:涪陵市位于四川盆地东南部边缘与川东平行岭谷褶皱带过渡地区,冬暖春早,热量丰富,无霜期长,雨量充沛。同时地处河谷、丘陵地带,田土各半,土墩边坎多,可以充分发挥“四边桑”优势,减少粮桑争地矛盾,促进立体农业
-
发展涪陵地区大豆生产的对策
-
作者:
赵守明 来源:大豆通报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大豆 栽培 发展对策 涪陵地区
-
描述:发展涪陵地区大豆生产的对策四川省涪陵地区农技站赵守明进入80年代,尤其是近5年,涪陵地区大豆播种面积、总产、单产和人均占有量均呈下降趋势。1994年全区大豆播种面积仅12.02万亩,比1949年减少9.27万亩,减少43.5%。人均占有量仅2.2公斤...
-
1993年涪陵市输入疟疾15例报告
-
作者:
黎永成 来源:实用寄生虫病杂志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输入疟疾 涪陵市 1993年 病例报告 间日疟原虫 基本消灭疟疾 卫生防疫站 大亚湾 继发病例 简易工棚
-
描述:1993年涪陵市输入疟疾15例报告四川涪陵市卫生防疫站涪陵648000黎永成涪陵市1989年经考核验收达到基本消灭疟疾标准,已连续10余年无本地病例报告。。1993年2—3月,两汇多18名外出广东惠州大亚湾打工人员,居住于简易工棚50—107天,其中...
-
涪陵师范专科学校开展军训
-
作者:
张登华 来源:西南民兵杂志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师范专科学校 成绩评定 军事训练 学生军训 涪陵地区 重点专科 中华人民共和国 实施细则 兵役法 四川省
-
描述:四川省重点专科学校之一的涪陵地区师范专科学校,去年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规定,对新生进行了军事训练。 人武部党委十分重视这次军训,制定了《学生军训计划》、《训练实施细则》、《成绩评定》
-
论易学“涪陵学派”的形成、特点与深远影响
-
作者:
李良品 来源:周易研究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涪陵学派 程颐 谯定 易学 程朱理学
-
描述:形成于两宋交替时代而极盛于南宋的易学"涪陵学派",具有悠久的理学传统、庞大的学术队伍、强烈的爱国感情以及浓厚的地域特色等特点。该学派对我国封建社会后期"程朱理学"的形成起到了承传的作用,对四川特别是涪陵的文化与教育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
-
涪陵市人武部——加强思想教育 做好稳定工作
-
作者:
张登华 来源:西南民兵杂志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思想教育 稳定工作 涪陵市 思想政治教育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领导核心作用 战斗堡垒作用 张登华 享乐主义 全体人员
-
描述:四川涪陵市人武部党委、支部在面临人武部将出现新变动的情况下,坚持领导核心作用和战斗堡垒作用,有针对性地对干部、职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坚持“三会、一课”制度,稳定了全体人员的思想,促进了各项工作的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