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庆市涪陵区煤矿作业工人职业病危害调查
-
作者:
陈太梅 来源:职业卫生与病伤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煤矿 作业工人 职业病危害 煤工尘肺
-
描述:.47及80.70;4个煤矿采矿和掘进工作面游离SiO2含量中位数分别为12.89、10.10、11.66和12.9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0.00,P0.05)。对460名煤工进行体检,检出22例煤工尘肺,检出率4.78%。结论煤工尘肺仍然是威胁煤矿作业工人健康的主要职业病。
-
涪陵乡镇供水水处理设计的探索与应用
-
作者:
马桂宏 来源:四川水利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乡镇供水工程 处理设计 反应池 斜管沉淀池 过滤池 生活饮用水 净水工艺流程 清水池 沉淀效果 涪陵地区
-
描述:涪陵乡镇供水水处理设计的探索与应用马桂宏(涪陵地区水电局)涪陵地区位于四川东部盆周山区,幅员面积1.28万平方公里.其中山地占63.2%,丘陵占19.9%。由于受自然气候、地理特点的影响,降雨时空分布不均.伏旱频繁,造成人畜饮水困难。据统计全区276...
-
涪陵区1998年肾综合征出血热监测报告
-
作者:
甘业光 邬吉学 谢中 黎永成 杨启志 陈艳 来源:中国公共卫生杂志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征出血热 肾综合 涪陵区 监测分析 褐家鼠 流行特征 黑线姬鼠 宿主动物 鼠种构成 病例报告
-
描述:1998年我站肾综合征出血热按全国监测方案继续进行人间和鼠间疫情监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人间疫情监测(1)收集疫情资料:根据疫情报告,对部分病例进行个案调查,统计分析发病率、病死率。(2)对部分病人和健康人群做特异性IgG抗体检则。鼠间疫情监测以夹夜...
-
[0图]历史文化名人与涪陵
-
作者:
马培汶著 来源:重庆:重庆出版社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图书 关键词: 历史名人-生平事迹-重庆市
-
描述:本书共收录与涪陵有关且大多具有全国性影响的名人50位,按历史名人、文化名人、企业名人、军事名人四大版块分类,从一个侧面反映和表现了涪陵深厚的文化底蕴,辐射出巴渝文化的一大亮点。
-
涪陵区交通建设之回眸与展望
-
作者:
杨平 来源:决策导刊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交通建设 涪陵区 “十一五” 展望 交通系统 干部职工 交通发展 区政府
-
描述:“十一五”交通建设实现七大突破 “十一五”以来.涪陵区交通系统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有力监督和支持下,广大干部职工顽强拼搏、扎实苦干,交通发展成绩斐然.实现了“七大突破”:
-
关于建设“信用涪陵”的思考
-
作者:
李乾德 来源:铜仁地委党校学报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信用涪陵 基本内涵 主体信用建设 保障体系建设
-
描述:将"建设诚信涪陵"扩展为"信用涪陵",更符合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建设 "信用涪陵"必须走出认识误区,明确基本内涵和要求,抓好三大主体信用建设和三大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
[0图]历史文化名人与涪陵
-
作者:
马培汶 来源:重庆:重庆出版社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图书 关键词: 历史名人 生平事迹 重庆市
-
描述:本书共收录与涪陵有关且大多具有全国性影响的名人50位,按历史名人、文化名人、企业名人、军事名人四大版块分类,从一个侧面反映和表现了涪陵深厚的文化底蕴,辐射出巴渝文化的一大亮点。
-
现代化大城市建设监测指标体系研究:以重庆市涪陵区为例
-
作者:
何侍昌 李乾德 卢萍 来源:长江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现代化大城市 监测指标体系 涪陵实证
-
描述:年能够提高2个百分点,届时实现度可达91%左右。但毕竟2012年现代化综合实现度才71.97,而就一些单项指标来看,不仅差距大,而且提高难度大。因此,加快涪陵现代化大城市建设,既要坚定信心,又不可盲目乐观,必须确定跨越式发展总战略,突出六个重点,构建三大保障体系。
-
基于GIS的重庆市涪陵区土地适宜性评价研究
-
作者:
柳依莎 杨华 邓伟 来源:安徽农业科学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地理信息系统 土地适宜性评价 涪陵区
-
描述:以坡度、高程、到地面水体距离、地质灾害以及石漠化6大自然因素,土地利用类型和到主干道距离2大社会经济因素以及基本农田、自然保护区和保护水域3大生态安全因素为评价因子,利用加权叠加法,对涪陵区进行了建设用地适宜评价,将适宜性等级划分为适宜、限制和禁止建设3个等级,并对各适宜性等级进行了描述.
-
四川涪陵新出土的错金编钟
-
作者:
邓少琴 来源:文物 年份:197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出土 中原地区 四川地区 墓葬 我国古代 巴族 郑玄 奴隶制 古代音乐 奴隶主
-
描述:涪陵巴族墓葬中出土了十四枚编钟,这在四川地区是第一次的发现。编钟由大到小,大者高27厘米,小者高15厘米,依次递降,基本是成套的。大的多数有错金,小的未错金,与中原地区整套一致者又小有区别。编钟之数,据郑玄云:"二八,十六枚在一虞者谓之堵;钟一堵,磬一堵,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