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期刊 报纸 人物 动态新闻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卢作孚与中国近代乡村现代化的“北碚现象”
作者: 潘洵 李桂芳  来源: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卢作孚  乡村现代化  北碚现象 
描述:文化建设和社会公共建设的乡村现代化模式;以及以人为本,延揽和培养乡村建设人才的用人方略.是北碚乡村现代化取得成功的最重要的因素。
重庆市北碚区农村医疗卫生现状分析及建议
作者: 魏沙平 蒋孝亮  来源:中国发展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农村  医疗卫生  调查分析 
描述:卫生服务条件、增强农村居民的公共卫生意识、拓展人员培训和人才培养模式,努力提高队伍素质、加强公共卫生服务网站建设,提高公共卫生服务能力等。
卢作孚与1923~1936年间北碚地区的盗匪改造
作者: 张一楠 李丽  来源: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卢作孚  北碚  盗匪改造 
描述:卢作孚提出利用团练、军队除匪,通过感化、训练、引导、教育、建设等手段对罪犯进行改造,成功肃清了盗匪,训练了人才,引起了人们对公共事务的普遍关注,带动了其他事业的发展.
让每一位教师富有成就感地工作:重庆市北碚区人民路小学建设和谐教师文化探微
作者: 严卫 蒋华  来源:师资建设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教师文化  和谐管理  人民路  北碚区  重庆市  成就感  小学  和谐育人环境 
描述:重庆市北碚区人民路小学在“和谐管理、和谐教育”办学理念指导下,努力探索与实践和谐教师文化,形成了“人爱、人和、人德、人才”的学校和谐教师文化精神内涵,构建了充满人文关怀的和谐育人环境,使老师在关怀中富有成就感地幸福工作。
一个伟大爱国主义者的胸怀:陶行知先生在北碚的生活与工作
作者: 邝忠炽  来源:民办高等教育研究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陶行知  爱国主义者  北碚  抗日战争  爱国主义精神  中国人民  中华民族  新华日报  生活教育  重庆 
描述:伟大的抗日战争胜利已经65周年了。65年前,中国人民经受了种种磨难和考验,表现出了不屈不挠、勇于牺牲的大无畏精神,涌现出了中华民族的一大批高度爱国主义热忱的人才精英,他们是我们民族的骄傲、国家的骄傲。陶行知先生就是这其中的一个。
[0图]重庆市北碚区志·重庆市北碚实验幼儿园志
作者: 重庆市北碚实验幼儿园编纂  来源: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图书 关键词: 幼儿园  概况  北碚区 
描述:员情况、组织领导与制度建设、教育改革与发展目标、保教工作开展情况、教师队伍建设等多方面。北幼的诞生,北幼的发展,是当代幼儿教育的一个缩影,本书不仅为人们了解该园的业绩提供了了珍贵的资料,也为人们了解当代中国幼儿教
统筹背景下城乡体育公共服务居民满意度评价模型构建:以重庆市北碚区为例
作者: 朱孟彬 张文海 唐继龙 彭远志  来源: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统筹背景  体育公共服务  居民满意度  评价模型 
描述:体育公共服务居民满意度评价关联模型,发现5个维度对重庆市北碚区体育公共服务居民满意度的直接效应存在一定差异,从高到低依次为体育人才指导服务满意度(0.82)、体育组织管理服务满意度(0.80)、体育基础设施服务满意度(0.73)、体育活动开展服务满意度(0.71)、体育信息传播服务满意度(0.65).
北碚区院建立司法救助备用金制度
作者: 王涛  来源:法律与监督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备用金制度  司法救助  北碚区  党的群众路线  司法公信  权利救济  绿色通道  人民群众 
描述:北碚区院认真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强化权利救济和促进司法公信建设,在调研走访、征求意见的基础上,设立3万元的司法救助备用金,建设救助绿色通道,方便人民群众。该制度能够确保在救助决定作出后第一时间将救助金发放到申请人手中,改变了以往需要等待财政局审批拨款后,申请人才能领到救助金的情况。
北碚区健康教育人员现况分析及对策研究
作者: 胡晓琳 吴宗辉 张巧英 程杰 何艳 游莉  来源:重庆医学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健康教育  人员现况  问卷调查 
描述:不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健康教育工作的深入开展,建议相关部门引进专业健康教育人才,系统培训,提高专业知识和工作技能,在政策、资金方面给予支持。
回忆陶行知在北碚二三事
作者: 吴树琴  来源:重庆陶研文史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陶行知  北碚  回忆  育才学校  药物研究所  抗日救国  高级人才  创办 
描述:1938年秋天,陶行知从国外回到香港,意欲回国办三件事:一,创办香港中华职业补习学校,教育侨胞子弟抗日救国。二,创办难童学校,收留在战火中的难童,即后来在四川重庆北碚草街子凤凰山所办的育才学校。三,创办晓庄学院,培养高级人才,因未获批准,后改办成因陋就简的晓庄药物研究所,该所聘我为研究员。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