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碚:统筹行动 构建均衡、公平、优质教育的“北碚模式”
-
作者:
本刊编辑部 来源:今日教育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北碚区 城乡教育 推动力量 基础教育 统筹城乡 课改实验区 均衡 发展模式 区域教育 统筹发展
-
描述:策划人语2001年,教育部确立38个国家级基础教育课改实验区,北碚成为重庆唯一。七年磨砺,七年成长,北碚课改引领山城。2008,北碚教育再度发力,于区域教育统筹发展绘就新篇,一个深度凝聚高校研究力量、教育行政部门推动力量和教师研训机构转化力量,意欲全面破解本区城乡教育统筹难题的均衡发展模式呼之欲出。
-
北碚:打造国家卫生区
-
作者:暂无 来源:决策导刊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卫生 国家 打造 重庆北碚区 科学发展现 可持续发展 2003年 2004年 以人为本 综合考评 政府环境 人居环境 嘉陵江 一等奖 重庆市 范例
-
描述:“四面青山里,一江碧水流。”地处嘉陵江畔缙云山下的重庆北碚区,多年来,坚持以人为本,落实科学发展现,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路子,连续l4年获得重庆市政府环境综合考评一等奖。2003年荣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殊荣。2004年,成为国家卫生区。
-
北碚:打造国家卫生区
-
作者:暂无 来源:半月谈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北碚区 重庆 可持续发展 环境保护 招商引资
-
描述:“四面青山里,一江碧水流。”地处嘉陵江畔缙云山下的重庆北碚区,多年来,坚持以人为本,落实科学发展观,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路子,连续14年获得重庆市政府环境综合考评一等奖,2003年荣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殊荣。2004年,成为国家卫生区。
-
重庆市北碚区三个行政村土地流转模式探析
-
作者:
魏沙平 蒋孝亮 田永中 来源:中国发展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农村 土地流转 模式
-
描述:该文分析比较了重庆市北碚区三个行政村土地流转模式,指出在农村土地流转中,只要适宜当地条件、满足项目发展需要、能够促进农村土地的高效利用,就可以大胆实践,为农村发展、农民增收创造条件。要做好土地流转工作,在有法律法规的保障和政策主导的同时还要充分考虑市场因素。
-
打造和谐交通 助建和谐北碚
-
作者:
胡涌 来源:决策导刊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和谐交通 区域经济 可持续发展 北碚区 重庆 交通建设 交通管理
-
描述:交通是国民经济的命脉,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先行官.和谐交通,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牛鼻子”。没有和谐的交通,就不可能有和谐的社会:构建和谐社会,必须首先打造和谐交通,笔者认为.打造和谐交通,助建和谐北碚.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段]
-
农村成人文化教育调查报告:以重庆市北碚区建国以来成人文化教育为例
-
作者:
罗叶青 任征 来源:成人教育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农村 成人文化教育 问题 对策
-
描述:加强农村成人的文化教育是提高农村人口素质的重要保证,也是促进农村发展的关键手段。笔者就重庆市北碚区建国以来成人文化教育的状况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查,通过调查了解了农村成人文化教育的基本情况。文章在总结成人文化教育经验的基础上分析现存问题并对未来农村成人教育的发展提出了相关对策。
-
北碚:“花园城市”的生态行动
-
作者:
蔡春丽 来源:今日重庆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花园城市 北碚区 生态休闲旅游 高新技术产业区 都市现代农业 文化高地 缙云山 功能区域 生态宜居 城市环境
-
描述:心城区、两江蔡家新区、两江水土高新技术产业区、澄江生态休闲旅游区、柳荫都市现代农业发展区五
-
重庆市北碚区苦塘沟南宋杨元甲夫妇墓的发现与研究
-
作者:
白九江 莫骄 徐克诚 邱崚 刘厚伟 明建 陆韵羽 辛颖 金鹏功 黄广明 许文英 吕俊耀 来源:四川文物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重庆市北碚区 墓志 合州 职官制度 楞严咒 敕告文
-
描述:了解宋代合州的地理情况与古今地名变化。墓中有关佛、道二教的葬术题刻,应为民间镇墓习俗的遗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宋代宗教在民间的发展情况及其与世俗社会的关系。
-
“云课堂”教学模式思考:以重庆市北碚区状元小学为例
-
作者:
汤春易 来源:东方教育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
描述:一、“云课堂”概述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影响着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也带来了课堂教学的变革。“云课堂”就是信息技术带来的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
-
学术史视野下的北碚中国地理研究所(1940~1947)
-
作者:
李鹏 常静 来源: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地理学史 北碚 中国地理研究所
-
描述:进了中国近现代地理学研究的职业化进程,引领了中国近现代地理学的研究方向,奠定了地理学在现代学科体系中的地位。但其历史命运也证明:在现代中国,地理学研究机构的发展必须依靠政府的刚性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