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期刊 报纸 人物 动态新闻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炼钢动态成本核算系统在重钢的应用
作者: 蔡世洪  来源:重钢机动能源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成本核算系统  Agilor实时数据库  动态成本  标准成本 
描述:主要介绍重钢自动化部自主开发的炼钢动态成本核算系统,该系统解决了重庆钢铁股份有限公司炼钢厂的成本核算不准确问题,真实反映了炼钢过程中各工序的物料消耗。系统的投入使用使炼钢成本管理实现了炉炉明、日日清,加强了成本控制力度、增加了成本支出透明度。该系统成本低效益高,特别适合中小钢铁企业使用。
低成本的炼钢动态成本核算系统在重钢的应用
作者: 卜文锐 邹静  来源:经济研究导刊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成本核算系统  Agilor实时数据库  动态成本  标准成本 
描述:主要介绍重钢电子有限责任公司自主开发的炼钢动态成本核算系统,该系统解决了重庆钢铁股份有限公司炼钢厂的成本核算不准确问题,真实反映了炼钢过程中各工序的物料消耗。该系统的投入使用使炼钢成本管理实现了炉炉
重钢铁水喷粉脱硫工艺参数研究
作者: 唐萍 文光华  来源:重庆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铁水脱硫  喷粉  工艺参数  钢液  优化 
描述:,终点[S]0.006-0.010%,粉剂消耗量由8-10kg/吨铁水降低到5-7kg/t铁水,处理温降由平均44℃降为27℃,处理时间节省2-4min。
重钢5^#高炉炉役末期的生产与特别维护
作者: 刘鹏  来源:重庆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高炉  炉役末期  生产  特别维护 
描述:介绍重钢5高炉(1200m^3)新建竣工投产至第一届大修以来的生产主要指标概况和高炉炉役末期的生产及特别维护措施。5高炉在努力提高生铁产量、改善质量和降低消耗的同时,针对高炉炉役末期的设备状况,从
重钢2×105平方米烧结机工序能耗问题浅析
作者: 黄英  来源:四川冶金 年份:199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烧结矿  工序能耗  改进措施 
描述:重钢三烧是在移植宝钢技术的基础上进行设计的,设计的工序能耗偏高,自正式投产以来,固体燃料消耗和电耗指标均达不到要求。作者提出降耗的主要措施是,改善燃料粒度质量、减少褐矿比例、降低返矿平衡量、提高作业
重钢一炼厂:降本增效 减亏控亏
作者: 何锋  来源:现代物流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本报讯为确保全年目标实现,近日,重庆钢铁股份公司第一炼钢厂提出了8项举措,要求所属单位切实降本增效、减亏控亏。这8项举措是:教育引导职工认清形势,统一思想,坚定信心,真抓实干,实现目标;精细成本核算,坚持以财务为中心的原则,边干边算、边算边干、干了再算,降低脱硫铁损、转炉吹损、连铸钢水和辅料消耗;严
重钢新区利用余热发电自供电超过60%
作者:暂无 来源:长寿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重钢长寿新区专设能源管控中心,采用自动化、信息化技术和集中管理模式,对厂区能源系统的生产、输配和消耗环节实行动态监控和数字化管理,优化能源配置,目前厂区利用余热余能发电量达到总耗电量的60%以上,环保效益和经济效益较为显著。图为热力作业区技术人员正在进行数据观测和采集。记者李莉娟摄
重钢老厂房改建博物馆9月动工
作者:暂无 来源:重庆晨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重钢长寿新区专设能源管控中心,采用自动化、信息化技术和集中管理模式,对厂区能源系统的生产、输配和消耗环节实行动态监控和数字化管理,优化能源配置,目前厂区利用余热余能发电量达到总耗电量的60%以上,环保效益和经济效益较为显著。图为热力作业区技术人员正在进行数据观测和采集。记者李莉娟摄
重钢七厂:26项技术经济指标被刷新
作者: 王显才 许继红  来源:中国冶金报 年份:2000 文献类型 :报纸 关键词: 技术经济指标  重钢  技术攻关  自开率  刷新  钢铁料消耗  表面微裂纹  历史纪录  重要举措  质量责任制 
描述:本报讯(记者王显才通讯员许继红报道)重钢七厂把紧紧依靠科技进步、强化内部管理作为推进技术经济指标上台阶的重要举措,着重从抓工作质量、产品质量两大环节入手,今年以来钢铁料消耗、综合能耗、优钢比、自开率等26项技术经济指标纷纷刷新历史纪录。今年以来,重钢七厂针对存在的问题,层层组织发动职工着手各项技术经
扬长避短 加快发展——走独具大渡口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作者: 刘本荣  来源:重庆行政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新型工业化道路  加快发展  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  民营企业  跨越式发展  信息化水平  汽车摩托车  工业增加值  重点企业  市场竞争力 
描述:党的十六大明确指出,“实现工业化仍然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艰巨的历史性任务”,必须“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