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需求为动力重构20世纪80年代重庆老旧住区环境公共空间——以大渡口区跃进住区为例
-
作者:
余梅 张建林 来源: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山城老旧住区 居民需求 环境公共空间重构
-
描述:以重庆主城区大型工矿企业为解决居民住房问题于20世纪80年代初建设的职工住区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和梳理当下针对这类住区采取的改造方式所存在的缺陷与不足,从住区环境公共空间的形态特征、使用情况
-
大渡口:蝶变中的生态之城
-
作者:
郭寰 来源:环境保护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大渡口 重庆钢铁 烟囱排放 生态破坏 老工业区 钢铸 水环境综合整治 排污许可证制度 绿色转型 科技产业园
-
描述:排放滚滚黑烟以及灰蒙蒙的天空成为定格这座城市最后的缩影。2011年,随着重钢大渡口厂区的最后一根钢材轧制完成,大渡口区滨江老工业区搬迁改造工程正式拉开序幕。如今的大渡口,也因重钢搬迁
-
老工业基地商圈经营与发展探析:以大渡口区九宫庙商圈为例
-
作者:
李文超 刘谯 李亚萍 来源:中国商贸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老工业基地 商圈 经营 发展
-
描述:2013年,我国为深化老工业基地的振兴成果,在全国范围内推行了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规划。大渡口区是重庆市唯一一个被纳入该规划的区域。因此,其九宫庙商圈的经营与发展过程,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代表我国老
-
用真情和汗水谱写赞歌:记奋战在大渡口“危旧改”一线的人大代表
-
作者:
史长柱 苟中俐 来源:公民导刊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人大代表 大渡口 危旧房改造 工作人员 片区 拆迁 社区 街道 思想工作 搬迁
-
描述:9月30日,协助政府完成危旧房改造签约或搬迁286户,占任务总量329户的86.93%。在这次专项行动中,代表们身先士卒,奋战在拆迁第一线,用真情和汗水,谱写了一曲曲动人的赞歌。
-
工业遗产中景观元素研究:重钢工业景观元素的提取
-
作者:
胡靖 来源:金田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工业遗产 景观元素 废物利用
-
描述:深远影响的大型钢铁联合企业。在2007年启动环保搬迁,旧厂区工业遗产将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通过对工业遗产中提取的实体元素,情感元素和文化元素,运用到新的工业遗产改造设计当中,使重钢具备文化性,趣味性以及创意性,最大限度的保护工业遗产的完整,将重钢赋予新的活力,成为工业遗产保护的典范。
-
重钢新区大方/矩形坯连铸结晶器数字式电动缸非正弦振动技术应用实践
-
作者:
刘国贵 来源:重钢技术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R10 5m 大方 矩坯弧形连铸机 电动缸 波形偏斜率 非正弦
-
描述:重钢环保搬迁改造建设工程二炼钢生产线拟改建7#R10.5m四流大方/矩形坯连铸机,生产断面250×250mm、250×350mm,设计产能80万t/a。结合国内大方坯连铸生产实践,对该类型连铸机
-
重钢CCPP-CDQ项目对合同能源管理模式的创新应用解析
-
作者:
张维 来源:广东科技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CCPP CDQ 合同能源管理模式 创新 解析
-
描述:合同,为客户提供包括能源审计、项目设计、项目融资、设备采购、工程施工、设备安装调试、人员培训、节能量确认和保证等一整套的节能服务,并从客户进行节能改造后获得的节能效益中回收投资和取得利润的一种商业运作模式。主要结合重钢环保搬迁CCPP-CDQ项目分析了合同能源管理模式的创新应用。
-
重钢4万有线电视用户年内可收看130套高质量节目
-
作者:暂无 来源:中国有线电视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有线电视用户 数字电视节目 重钢 质量 有线电视网络 网络整合 大型企业 签字仪式
-
描述:钢网络进行优化改造,确保年内让重钢4万有线电视用户收看到130多套高质量的数字电视节目。据介绍,重庆有线2001年组建,目前已拥有450余万户有线电视用户。
-
从綦江铁矿的开发利用谈重钢的矿山基地
-
作者:
赵云程 来源:四川冶金 年份:198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磁铁矿 铁精矿 开发利用 黑色冶金矿山 重钢 铁矿石 精矿质量 经济效益 基地建设 磁选精矿
-
描述:本文从重钢矿山基地建设的全局出发,论述了綦江铁矿的开发价值,若投资800万元改造选矿厂,可把全矿原有7千多万元固定资产的老矿山变活,每年生产相当于含铁52.50%,灼减铁精矿31.6万吨,比公司买矿
-
重鋼老廠房變身博物館
-
作者:暂无 来源:香港文汇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香港文匯報訊(記者孟冰重慶報道)重慶鋼鐵(1053)環保搬遷完成後,位於原址的大渡口區重鋼老廠房也將迎來變身。記者日前獲悉,重鋼型鋼廠的老廠房將於年底開始動工,用兩年時間改造發展為重慶工業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