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渡口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探秘》系列之唢呐
-
作者:暂无 来源:大渡口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起源:唢呐最初流传于波斯、阿拉伯一带,在700多年前的金、元时代,传到我国中原地区后,流行于我国大江南北,是我国人民喜爱的运用最广泛的民族乐器之一。它常作为领奏乐器或与锣鼓或与笙结合演奏,也用于戏曲、歌舞等伴奏。特点:唢呐音量宏大,声音粗犷,宜于表现欢快、热烈、雄壮的乐曲和热烈奔放的场面,可以演奏技
-
《大渡口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探秘》 系列之天葬坟的传说
-
作者:暂无 来源:大渡口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从前,有个刘老太婆在公民场附近经营的汤圆店。一天,一个阴阳先生在这里歇脚,将褡裢忘在店内。三年后,他又从这里路过,见褡裢里的都东西一样不少,银两丝毫未动。这阴阳先生觉得这位老太婆忠厚老实,准备报答她,于是指点了一块风水宝地作为老太婆的阴宅。这位老太婆死后,按照阴阳先生所说在那块地开了穴,埋葬那天,刚
-
《大渡口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探秘》系列之于式滴塑
-
作者:暂无 来源:大渡口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起源:于氏滴塑工艺起源于清朝末期,至今已有100余年历史。艺术来源于实践,于氏滴塑工艺的现实根据是“儿童玩沙”。工艺特点:于氏滴塑工艺指采用泥沙、水泥为原材料,用水调和后堆滴逐渐灵骨的特性,通过相应的建筑程序:写生—绘图—设计—地基建设—安装预制构件,一滴一滴,循序渐进,塑造出形态各异、栩栩如生,融
-
《大渡口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探秘》系列之堰兴剪纸
-
作者:暂无 来源:大渡口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起源:剪纸是我国劳动人民在农耕社会民俗生活中创造、流传的一种民间艺术,至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堰兴剪纸起源于我区跃进村街道堰兴社区,自2005年在亚太市长峰会亮相就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经过这几年的发展,堰兴剪纸已经成为我市的一张文化名片,和綦江版画、忠县仕女图一并被誉为重庆“民间三宝”。工艺特点
-
《大渡口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探秘》系列之祭祀歌
-
作者:暂无 来源:大渡口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跳蹬镇的祭祀歌由来已久,可以追溯到几百年前,当地居民认为自身的生老病死、幻觉梦境,是难以解释的。他们认为,灵魂有一种超自然的能力,可以离开躯体而存在,人的灵魂能与生者在梦中交流,并可以作祟与生者,使其生病或遭灾。这种敬畏众神的心理便是祭祀行为产生的重要因素。祭祀时按照一定的仪式,以恭敬的动作向神灵致
-
《大渡口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探秘》系列之大渡口的由来
-
作者:暂无 来源:大渡口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大渡口已有280余年历史。据清嘉庆庚辰年(公元1820年《巴县志》记载,“大渡口,县西口四十里为智二甲米口”。1936年编写的《巴县志》记载:“大渡口河渡,清道光时马王乡士绅捐购田业一股,年租二十余石,置船二艘雇人推渡。”九宫庙处一残碑记载:“九宫庙由设庙会,修桥补路所余金银租米,屡生弊端,巴县正堂
-
《大渡口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探秘》系列之伏牛溪的故事
-
作者:暂无 来源:大渡口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伏牛溪位于重庆市大渡口区建胜镇,溪流途经群胜、四民、民胜三个村,然后蜿蜒流入长江。伏牛溪以前没有地名,后一云游僧人路过此地,登顶望,只见群峰起伏,山下溪水象玉带飘向长江,他认为这是一块风水宝地,遂八方化缘,建起一座寺庙,取名金鳌寺。相传金鳌寺建成后,香火鼎盛,但因山高,饮水成了问题,每天寺庙主持派大
-
倡导全民阅读 构建书香大渡口
-
作者:
陈艺军 来源:大渡口报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区图书馆内座无虚席本报讯(记者陈艺军)近年来,我区大力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创新服务理念,以“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示范项目建设、“数字图书馆建设”等载体为抓手,使得“全民阅读”在我区蔚然成风。据悉,我区先后开展了“经典阅读——亲子体验”绘本阅读活动、“红岩少年”等系列少儿阅读活动;举行了丰富多
-
大渡口欢天喜地闹元宵
-
作者:暂无 来源:大渡口报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趣味十足的传统游戏、精彩传统的民俗好戏以及大众参与的体验活动……2月22日是农历新年的第一个月圆之夜。我区举办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庆元宵活动,让大家在吃汤圆、猜灯谜之余,亲身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感受
-
全民阅读 共建书香大渡口
-
作者:暂无 来源:大渡口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本报讯(记者李润梅)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大渡口区图书馆举行了以“全民阅读共建书香大渡口”为主题的系列活动。免费赠送图书、图书报刊展阅、新书好书推荐、现场办理读者借阅证、体验移动图书馆、我为图书馆建言……当天上午,区图书馆广场人声鼎沸,前来参加活动的市民络绎不绝。“我要那本《东周列国》”、“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