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钢四厂在改革中迅速成长
-
作者:
潘显华 张劲 来源:改革 年份:1986 文献类型 :期刊
-
描述:座落在綦江河畔的重庆钢铁公司第四钢铁厂,是西南地区比较完善的一家薄板厂,是六十年代中期由冶金部建设起来的。在改革中,政府和人民给了这个厂许多嘉奖和荣誉。1985年,该厂在获得重庆市质量管理奖的基础上
-
重钢高炉使用高碱度烧结矿
-
作者:
黄家骏 来源:钢铁 年份:1980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高碱度烧结矿 高炉焦 熔剂消耗 技术经济指标 熟料比 基本原因 低品位矿石 重钢 高炉操作 理化性能
-
描述:重钢高炉曾使用低品位矿石,SiO2高,熟料比低,用于造渣的生熔剂消耗量在1000公斤/吨以上,成为高炉焦比高,技术经济指标差的基本原因。从1964年开始,研制并使用了碱度3.0以上的高碱度烧结矿
-
四川省连铸工作会在重钢召开
-
作者:
周运华 来源:连铸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连铸机 四川省 钢铁工业 主要措施 大力发展 重钢 耐火材料 连铸生产 科研设计单位 保护渣
-
描述:四川省连铸工作会议于1993年10月28日至31日在重钢(集团)公司召开。本次会议由四川省冶金工业厅主持,重钢(集团)公司技术处、钢研所、经理办等单位承办,到会代表来自全省各冶金企业、大专院校、科研
-
重钢2450mm四辊可逆式热轧机投产
-
作者:暂无 来源:钢铁 年份:198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可逆热轧机 可逆式 提高经济效益 成材率 技术改造 劳特式轧机 重钢 刘惠民 钢铁厂 加热炉
-
描述:摘自《重钢技术》1984年第2期刘惠民的“重钢五厂进行提高经济效益的技术改造2450四辊可逆热轧机投产”的文章。重庆钢铁公司第五钢铁厂为了进一步提高产量、质量,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拆除了原φ850
-
从綦江铁矿的开发利用谈重钢的矿山基地
-
作者:
赵云程 来源:四川冶金 年份:198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磁铁矿 铁精矿 开发利用 黑色冶金矿山 重钢 铁矿石 精矿质量 经济效益 基地建设 磁选精矿
-
描述:便宜314.3万元。重钢矿山基地的建设可以太和铁矿为主,充分利用綦江铁矿,抓紧建设优质的平川铁矿,到2000年建成年产274.9万吨铁精矿,含铁162.66万吨的能力。三个矿山配矿使用,各自取长补短,铁精矿品位可达59.17%,有害元素符合要求,基本上解决了重钢的矿山基地,为开创新局面奠定了基础。
-
“大统战”格局是这样建立的——重钢层层抓统战工作形成体系
-
作者:暂无 来源:四川统一战线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统战工作 重钢 大统战 形成体系 统战对象 统战部 格局 工作体系 重钢集团 工作网络
-
描述:重庆钢铁(集团)公司是一个具有56年历史的老企业,在5万名全民职工中,有各类统战对象8000余人。1992年底组建重钢集团后,各类统战对象已达万人以上。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公司各级党组织把
-
重钢环保型连铸结晶器保护渣研发成功
-
作者:暂无 来源:涟钢科技与管理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结晶器保护渣 重钢 连铸 转炉炼钢厂 重庆大学 材料工程学 低合金钢 材料厂 无氟保护渣 研发
-
描述:2002年5月,由重钢集团公司产业分公司炼钢材料厂和重庆大学冶金及材料工程学院共同研发的环保无氟(F)连铸结晶器保护渣,在重钢转炉炼钢厂方坯铸机上实用获得成功。重钢先后浇注5个浇次21炉共计约1650吨铸坯,规格为250方,5个钢种(20管、M540、HBB335等碳素钢及低合金钢)。
-
重庆市北碚区水污染治理产业亟待发展
-
作者:
吕宗清 来源:中国环保产业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重庆 北碚区 水污染治理 产业发展
-
描述:建设39个污水处理厂。1998年,得到国债资金,立项建设了北碚区污水处理厂。工程总投资1.99亿元,其中国债资金8000万元,地方配套资金1.09亿元,国家预算内资金1000万元。该工程于2001年
-
奇人周永川
-
作者:
易平 来源:今古传奇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
-
描述:了一身消灾除疾的了得手段。 辛亥革命后,清朝亡而民国兴,周永川因其过人的岐黄之术,被四川军阀熊克武部点招为一等军医官。民国三年,周永川受命随部队增援刘伯承部。待战斗结束,不知何故,周永川就此落脚巫山
-
论农村劳动力转移对永川区蚕桑业的影响及对策
-
作者:
李平 来源:蚕学通讯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农村劳动力转移 蚕桑业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城乡发展 农民致富 栽桑养蚕 产业带
-
描述:,辖22个镇、街办事处,现有耕地面积50138hm2,总人口108万人,农业人口81.6万人,其中农村劳动力48.62万人。据区劳务办统计,全区十年来累计转移农村劳动力25.3万人,占全区农村劳动力